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關於夜黎

1994年|0~16歲 → 一個極其普通的人

我出生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家中成員有父母、一個哥哥、一個弟弟。

從小我就是一個好奇寶寶,喜歡到處拆東西,把喇叭、手錶等等。父母為此頭疼不已,認為我以後是工程師的料。

小時候的我,極其渴望父母的關注、以及在意他人的眼光,但由於從小就胖,使得我有點自卑、不善與人交往。

國中升高中時,由於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在父母的建議下,我就讀了某高職電機科。

2010年|16歲 → 負面人生驅動力

如前所提,我很在意他人的眼光。 但我哥哥從小以來一直用言語羞辱,嘲笑我是「胖子」。

在剛我就度高職時,他說了一句話我依舊記憶猶新,「我以後會帶著我的寵物狗,叼著錢給當乞丐的你。」

我極其憤怒,之後我幾乎每天都不想回家,並發誓一定要在人生中超過他。

但當時我已經選擇了電機科,當下也沒想那麼多,強迫自己學習,即使是不怎麼喜歡的電學。

我參加工業配線乙級、技藝競賽選手等就是要把自己的時間排滿,讓自己在未來超越他。

2011年|17歲 → 轉折,開始腳麻、腰痛

高二的某一天,我在搬機台的時候,發現我的腳開始麻木。麻木後也不怎麼在意,直到我的腰開始疼痛。才開始重視起來。

當然,所有人都告訴我要去大醫院檢查。但X光照了、藥吃了、熱敷了、電療了、拉腰了。

但疼痛還是持續著,只能一邊完成學業一邊進行治療。

2012年|18歲 → 耳鳴和令人瘋狂的眩暈

腰痛一年後出現眩暈,我依舊記得那個感覺。躺著時就像躺在搖搖床上,身體實際上沒動、卻感覺卻在左右搖擺。

這種眩暈會快速抽乾了我的體力,我一天能睡十多個小時,這使得我幾乎無法上學。五天中我大概需要請假兩三天,課也幾乎無法上。

好在導師了解我的情況,幫我安排在自習室中,讓我有相對的自由能調整自己的狀態。

伴隨著眩暈的還有耳鳴,但這對腳麻、腰痛和眩暈的我說似乎只算小兒科?!

隨後也就眩暈的症狀去就醫。不過我卻得到更令人崩潰的結果。

醫生告訴我,你這個症狀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只能吃藥緩解。有些人暈了二十年也還在暈。

至於我的眩暈,自己感覺是間歇性的,大約會暈1個多月。但再次出現的時間就不一定,症狀最嚴重的時候是18歲的一次和後面20歲的一次。

在升大學的假期間,身體上的煎熬,讓我幾乎失去了食慾。我的體重在很短的時間內,從80公斤掉到65公斤左右。

2013年|19歲 → 大學持續與疼痛相處

大一的時候,由於眩暈沒有發作,在腳麻和腰痛的情況下,我還是能免強維持學業,但因為不舒服,逃了許多課。這年我幾乎每個假日都要跑中醫,用腰部放血、埋線、中藥來緩解疼痛。就這樣迷迷糊糊過了一年多。

2014年|20歲 → 下定決心休學

大二的時候,眩暈又復發了。和高三相同,我幾乎無法上課。

我常常躺在宿舍看著純白的天花板,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但我不甘心,我不想要就這樣與疼痛和眩暈等症狀一直走下去。隨著這股意念越來越強烈,我想到了休學。在和父母幾次溝通後,我成功的休學了。

2015年|21歲 → 從太極拳到學習自醫

休學後,我在一位老師的建議下開始練習太極拳。在練習中我發現到,轉胯時我的左邊和右邊的角度差異很大,尤其是右邊轉到一半就卡住了。雖然有這樣的發現,但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後來我一位太極拳的師姐,介紹我到苦行老師的健康教室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努力實踐了幾個動作,在3個月左右後,我的腳麻和眩暈就好了,但是腰痛卻一直存在,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2016年|22歲 → 退學,赴大陸治療2個月

更劇烈的腰痛、退學

一年轉眼即逝,只剩腰痛還是持續,但我面臨必須復學的窘境。最終我還是復學了,但更糟糕的事也隨之而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把一部分的骨盆放鬆了,腰痛顯得更加明顯。這使我更加難受了,並且為了要好,我激進的做了一位康復師(復學前母親帶我去看的)指導的復健動作,反而使我傷得更厲害。

復學的半學期,我幾乎沒去上課。但是期中成績單會寄到家中,使我無法向父母解釋。

最後將我所面臨的情況寫了一封很長的信,掛號寄到家中,並且希望退學。

事情比我預想的順利,感謝父母沒有過多的責怪我。

赴大陸治療,第一位醫生

退學後,因緣際會下(具體過程就不詳述了)我赴廣州治療。

一開始是找了一位正骨、針灸的醫生,但過幾次治療後,我知道我找錯人了,他的方法沒辦法解決我的問題。

我很沮喪,我知道這次我又賭輸了,這會讓我又付出一些代價。

但後來我遇到一位病友,他說廣州還有一位做訓練的醫生,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想說死馬當活馬醫,就跟著去了。

赴大陸治療,第二位醫生

這次的造訪,又讓我的人生發生一次轉折。

我了解到什麼是二維攝像姿勢分析、施羅特療法、身體活動度等等(這些主要是物理治療的範疇,雖然我早在18歲就有看過物理治療師,但那位物理治療師並沒有跟我講理論,只是幫我做手法和教我做幾個動作)。

這時我產生強烈的直覺,我必須來嘗試這位醫生的方法。於是再次與父母進行溝通,隨後進行了一個月的學習與身體鍛鍊。(這位醫生的理論是:系統性鍛鍊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學習,然後回去用在日常生活中。)結束後,我回到台灣。

2017年|23歲 → 工作、復健

回到台灣後,我在近一年的時間中一邊工作一邊復健,但還是不見明顯起色。我相信我的直覺,這種矯正方法應該是對我有益的。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有哪些方面沒有掌握好?是不是我的相關知識還是不夠?

在這些疑問的驅使,以及我在回台灣的一年中,對動作治療念念不忘(我知道我逐漸對它產生了興趣)。

於是我再次到這位醫生身邊學習並且一邊當助理。

2018年|24歲 → 沖昏了頭、言語的束縛

第二次到廣州的我,我非常興奮。我終於第一次在人生中找到非常想要學習的事物,並且為之採取了行動。

剛到的時候,我也有就自身的問題再次請教醫生(後面稱孫老師),當時我得到的答案是「你的腰太鬆了並且是骨盆後傾」。(事實上腰應該是太緊,後面會提到)

這導致我都遵照這一原則修正我的動作和姿勢。隨著我學習的熱忱和工作的忙碌,我不再檢視這個原則。

白天工作、晚上學習,這是孫老師影響我最大的地方。孫老師也對動作和姿勢的矯正充滿熱忱,可以從他的講課和工作中感覺到。我也以此為信念,幾乎晚上都在閱讀相關資料。

做有熱忱的事情時,體感時間比實際時間還要快得多,我甚至都快忘卻自己的腰痛。時間飛逝,一年多過去。這時剛好迎來一個比較長的連假,使得我可以緩下來,讓我重新感覺到身體的訊息。

壞消息是,我的腰痛並沒有好轉。隨著我的忽視,加上常常趴在電腦前,甚至脖子也出現了一些輕微症狀。

這使我開始重新警惕起來,我覺得我應該已經掌握了足夠解決我身體問體的知識,並且我也努力地去實踐了,但卻沒有好轉?這讓我決定要先離開這個環境,再給自己時間檢視自己身體的問題。於是不久後我回到台灣。

2019年|25歲 → 一本書、一堂課找到疼痛根源

回到台灣後,我開始重拾心理方面的書籍。(雖然以前為了讓自己不至於發瘋,會在疼痛的情況下強迫自己看心理方面的書籍。但是去大陸後,我主要學習腰痛生理方面的相關知識,沒有看心理方面的書。)

然後我看了賽斯書的《健康之道》其中有一段話如下:

《健康之道》第五章 暗示與健康

暗示通常是針對特殊行為或假設的陳述。在很大程度上,暗示是跟隨理性的命令,與有意識的思維過程連結在一起。例如:「如果是事情是如此這般,那麼必然會如此如此。」暗示並沒有神奇之處 —但這種暗示,當重複得夠多,且被熱切地相信時,的確會呈現出一種深切的習慣性,它們不再被檢驗,卻被認為是字面上的真理。

這些暗示可能令人驚訝地持續了很久,並且包含了在童年就接受了的信念。而現在被不加分辨地接受,它們仍可能影響健康和幸福。這種暗示可以是有益與支持性的,或負面與不利的。

結果是,你有一些未被檢查的結構性信念,它們隨後被自動地執行了。

當下的我並沒有很強烈的感受,但是不久後我參加了一位山東老師的公益課。

她在課堂上講了一句話,「真相就在你眼前,但你卻看不到。

這句話對我來說,猶如當頭棒喝,我同時想起了《健康之道》的內容。

兒時的錯誤認知,產生身體的無意識反射

我回想起,在很小的時候(可能是在國小的時候?),我父母會對我的坐姿很嚴厲的指責。當我癱在沙發上被父母看到的話,就會叫我坐好。就如同先前所述,小時候的我很渴望父母的關注、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漸漸的,只要被他們看到我的坐姿時,我就會挺起腰。

久而久之,這個動作寫入我的動作模式中,只要我坐下的瞬間,我就會有一個很微小的收縮腰部的動作。這個動作不再被檢視,自動執行(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會執行)。

當這個無意識收縮累積到一定程度後,超出身體可以承受的範圍,症狀就開始慢慢出現。

疼痛加上腦袋各種混亂想法的影響(高職時偏執的負面驅動力、大陸學習時忽視身體感覺的熱忱),使我多年未曾覺察,讓這個無意識反射動作反覆執行。可想而知,即使我的復健動作剛好能放鬆,但是我又會無意識地變緊,這使我做的許多努力無法看到結果。

2020年|26歲 → 接受現實,持續努力。

我暫時放下過去所學,開始與身體對話,慢慢活動不舒服的部位。

動的時候會不舒服,但動完會舒服」我漸漸找到這樣的規律。如果沒有舒服的感覺,就代表我或許要換個動作,或是幅度小一點,或是休息一下重新感覺。就這樣,我慢慢找到適合我的動作去放鬆緊張的部位。

找到原因和方法的我又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由於這個無意識反射動作持續了十多年,我的胸腰交界筋膜極度緊繃、沾黏、活動度極低(由於反覆的機械性壓縮力)。這讓我明白,想要回到無痛的生活,應該又需要很多年的努力。

但有了過去的經歷,我已經鍛鍊了強大的內心。即使還是傷痕累累,我相信我一定會迎來那一天,我終將跨越而過,黑夜終將迎來黎明(這也是我自取名為夜黎〔離〕的原因)。

2022年|26歲 → 整理、分享、部落格

近3年過去,我的腰緩解了一部份,雖然還是持續會痛,但至少坐椅子的時間能拉長不少。

雖然在2021年時,就想要建立部落格來分享,但由於自己尚未痊癒,覺得不足以信服他人。所以遲遲沒有實際採取行動。

直到2022年5月我讀到Steve Pavlina的《自律修練手冊》,讓我下定決心開始行動。我開始整理過去的經歷、學習內容、想法等,希望能在這個部落格上逐步呈現。跟有緣的讀者,一起探索身心的奧妙,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夜黎

感謝您耐心看完我的故事。最後一頁還有一些重要的內容,希望能帶給您一些收穫。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