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關鍵術語|第1章 人體概論《解剖學與生理學 2e》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2年08月14日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Body — Key Terms
索引傳送門:《解剖學和生理學2e》索引頁面

腹骨盆腔〔abdominopelvic cavity〕

容納腹部和骨盆臟器的前(腹)腔劃分

合成代謝〔anabolism〕

從更簡單的分子組裝為更複雜的分子

解剖位置〔anatomical position〕

用於描述人體位置和方向的標準參考位置〔standard reference position〕

解剖學〔anatomy〕

研究身體結構的形式和組成的科學

前側〔anterior〕

描述身體前方或朝向身體前方的方向; 也稱為腹側〔ventral〕

前腔〔anterior cavity〕

較大的體腔位於後(背)體腔的前面; 包括『肺的漿膜襯裡的胸腔〔serous membrane-lined pleural cavities〕』、『心臟的圍心腔(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和『腹部和盆腔器官的腹腔〔peritoneal cavity〕』; 也稱為腹腔〔ventral cavity〕

分解代謝〔catabolism〕

將更複雜的分子分解為更簡單的分子

尾側〔caudal〕

描述低於〔below〕或低於〔lower〕身體另一部分的位置; 靠近或朝向尾巴(在人類中,尾骨或脊柱的最低部分); 也被稱為下方〔inferior〕

細胞〔cell〕

所有生物體中最小的獨立運作單位; 在動物中,細胞含有細胞質〔cytoplasm〕,細胞質由液體和胞器〔organelles〕組成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獲得電腦增強的橫截面 X 射線圖像的醫學成像技術

控制中心〔control center〕

將值與其正常範圍進行比較; 偏差〔deviations〕導致作用器(反應器)〔effector〕的激活

顱側〔cranial〕

描述高於〔above〕或高於〔higher〕身體其他部分的位置; 也被稱為上方〔superior〕

顱腔〔cranial cavity〕

容納大腦的後(背)腔劃分

深層的〔deep〕

描述離身體表面較遠的位置

發育〔development〕

生物體在其生命期間所經歷的變化

分化〔differentiation〕

非特化細胞〔unspecialized cells〕在結構和功能上變得特化〔specialized〕的過程

遠端〔distal〕

描述遠離附著點〔point of attachment〕或身體軀幹的位置

背側〔dorsal〕

描述身體後方或朝向身體後方的方向; 也稱為後側〔posterior〕

背腔〔dorsal cavity〕

容納大腦和脊髓的後體腔; 也稱為後體腔〔posterior body cavity〕

作用器(反應器)〔effector〕

可能導致值〔value〕變化的器官

額狀面〔frontal plane〕

將身體或器官分為前側和後側的二維垂直平面

大體解剖〔gross anatomy〕

研究身體的較大結構,通常用肉眼〔unaided eye〕; 也稱為大體解剖學〔macroscopic anatomy〕

生長〔growth〕

規模擴大的過程

體內平衡〔homeostasis〕

生物體維持身體系統的穩定狀態

下方〔inferior〕

描述低於〔below〕或低於〔lower〕身體另一部分的位置; 靠近或靠近尾巴(在人類中,尾骨或脊柱的最低部分); 也稱為尾側〔caudal〕

側的〔lateral〕

描述身體側方或朝向身體側方的方向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醫學成像技術,其中設備產生磁場以獲得身體內部結構的詳細截面圖像

內側〔medial〕

描述身體中間或朝向身體中間的方向

新陳代謝〔metabolism〕

身體所有化學反應的總和

顯微解剖學〔microscopic anatomy〕

使用放大鏡〔magnification〕研究身體的非常小的結構

負反饋〔negative feedback〕

通過防止對刺激的過度反應(通常是在刺激被移除時)來穩定身體生理狀況不安的穩態機制

正常範圍〔normal range〕

設定點〔set point〕附近不引起控制中心反應的值範圍〔range of values〕

養分〔nutrient〕

從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食品和飲料中提取的化學物質

器官〔organ〕

由兩種或多種組織組成的功能不同的結構

器官系統〔organ system〕

協同工作以執行特定功能的一組器官

生物體〔organism〕

『具有細胞結構』並且『可以獨立執行生命所必需的所有生理功能』的生物

心包;心包膜〔pericardium〕

包裹心臟的囊〔sac〕

腹膜〔peritoneum〕

襯在腹骨盆腔內並覆蓋在那裡發現器官的漿膜〔serous membrane〕

生理學〔physiology〕

研究身體功能的化學〔chemistry〕、生物化學〔biochemistry〕和物理學〔physics〕的科學

平面〔plane〕

穿過身體的假想二維表面〔imaginary two-dimensional surface〕

胸膜〔pleura〕

襯在胸膜腔內並覆蓋肺部的漿膜

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

回應刺激而加劇身體生理狀況變化的機制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追踪放射性藥物〔radiopharmaceuticals〕,以揭示組織中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的醫學成像技術

後側〔posterior〕

描述身體後側或朝向身體後側的方向; 也稱為背側〔dorsal〕

後腔〔posterior cavity〕

容納大腦和脊髓的後體腔; 也稱為背腔〔dorsal cavity〕

壓力〔pressure〕

一種物質與另一種物質接觸所施加的力

伏臥〔prone〕

面朝下

近端〔proximal〕

描述更靠近附著點或軀幹的位置

區域解剖學〔regional anatomy〕

研究有助於特定身體區域的結構

再生〔renewal〕

更換破舊細胞的過程

再生產〔reproduction〕

產生新生物體的過程

反應性〔responsiveness〕

『生物體』或『系統』適應條件變化的能力

矢狀面〔sagittal plane〕

將身體或器官分成左右兩側的二維垂直平面

切面;截面〔section〕

在解剖學中,被切開的三維結構的單個平面single flat surface〕

感測器;傳感器〔sensor〕

(也是受體〔receptor〕)向控制中心報告監測到的生理值〔physiological value〕

漿膜〔serosa〕

覆蓋器官並減少摩擦的膜; 也稱為漿膜〔serous membrane〕

漿膜〔serous membrane〕

覆蓋器官並減少摩擦的膜; 也稱為漿膜〔serosa〕

設定點〔set point〕

生理參數〔physiological parameter〕的理想值〔ideal value〕; 生理參數——例如血壓——穩定且最健康〔optimally healthful〕的水平或小範圍,即在其體內平衡參數內

脊椎腔〔spinal cavity〕

容納脊髓的背腔〔dorsal cavity〕劃分; 也稱為椎腔〔vertebral cavity〕

淺層〔superficial〕

描述更接近身體表面的位置

上方〔superior〕

描述高於〔above〕或高於〔higher〕身體其他部分的位置; 也稱為顱側〔cranial〕

仰臥〔supine〕

面朝上

系統解剖學〔systemic anatomy〕

研究有助於特定身體系統的結構

胸腔〔thoracic cavity〕

容納心臟、肺、食道和氣管的前(腹)腔劃分

組織〔tissue〕

一組相似或密切相關的細胞,它們共同作用以執行特定功能

橫切面〔transverse plane〕

將身體或器官分為上下兩部分的二維水平平面

超音波檢查〔ultrasonography〕

應用超聲波來可視化皮下〔subcutaneous〕身體結構——例如肌腱和器官

腹側〔ventral〕

描述身體前方或朝向身體前方的方向; 也稱為前側〔anterior〕

腹腔〔ventral cavity〕

較大的體腔位於後(背)體腔的前面; 包括『肺的漿膜內襯胸腔〔serous membrane-lined pleural cavities〕』、『心臟的圍心腔(心包腔)』和『腹部和盆腔器官的腹腔〔peritoneal cavity〕』; 也稱為前體腔〔anterior body cavity〕

X 射線〔X-ray〕

具有短波長的高能電磁輻射〔high energ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形式,能夠穿透固體和電離氣體〔ionizing gases〕; 在醫學中用作診斷輔助工具,以可視化身體結構——例如骨骼


更新紀錄

2022/08/14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喔!

讓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吧!
  • Copied the URL !
  • Copied the URL !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