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章節回顧|第1章 人體概論《解剖學與生理學 2e》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2年08月18日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Body — Chapter Review
索引傳送門:《解剖學和生理學2e》索引頁面

1.1 解剖學和生理學概論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對人體結構的科學研究。 過去,解剖學主要是通過觀察損傷〔injuries〕來研究的,後來通過解剖〔dissection〕屍體的解剖結構〔anatomical structures〕來研究,但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電腦輔助成像技術〔computer-assisted imaging techniques〕已經讓臨床醫生能夠觀察活體內部。

人體生理學〔human physiology〕是對身體結構的化學和物理學的科學研究。 生理學解釋了身體的結構如何協同工作以維持生命。 如果沒有功能(生理學)知識,就很難研究結構(解剖學)。

這兩個學科通常一起研究,因為形式和功能在所有生物中都密切相關。

1.2 人體的結構性有機體

人體的生命過程〔life processes〕維持在結構性有機體〔structural organization〕的幾個水平中。 這些包括化學〔chemical〕、細胞〔cellular〕、組織〔tissue〕、器官〔organ〕、器官系統〔organ system〕和生物體水平〔organism level〕。 較高水平的有機體是從較低水平建立的。 因此,分子結合形成細胞,細胞結合形成組織,組織結合形成器官,器官結合形成器官系統,器官系統結合形成生物體。

1.3 人類生命的功能

人體內發生的大多數過程都不是有意識地控制的。 它們不斷發生以建立〔build〕、維持〔maintain〕和保持〔sustain〕生命。

這些過程包括: 組織〔organization〕,在基本身體邊界的維護方面; 新陳代謝〔metabolism〕,包括通過合成代謝〔anabolic〕和分解代謝〔catabolic〕反應的能量轉移; 反應性〔responsiveness〕動作〔movement〕 ; 以及生長〔growth〕分化〔differentiation〕繁殖〔reproduction〕更新〔renewal〕

1.4 人類生命的要求

人類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無法存活超過幾分鐘,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無法存活超過幾天,以及在沒有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情況下無法存活超過幾週。

雖然身體可以通過出汗來應對高溫,通過顫抖和增加燃料消耗來應對低溫,但長期暴露在極熱和極冷的環境中與生存不相容。

身體需要一個精確的大氣壓來維持其氣體在溶液中並促進呼吸——氧氣的攝入和二氧化碳的釋放。

人類還需要足夠高的血壓以確保血液到達所有身體組織,但又需要足夠低以避免損傷血管。

1.5 體內平衡

體內平衡是全身細胞的活動,將生理狀態維持在與生命相容的狹窄範圍內。

體內平衡由負反饋迴路調節,而較少見的是由正反饋迴路調節。 兩者都具有相同的刺激、感測器〔sensor〕、控制中心和作用器〔effector〕組件; 然而,負反饋迴路的作用是防止對刺激的過度反應,而正反饋迴路會加強反應,直到達到終點。

1.6 解剖學術語

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單詞用於構建解剖學術語。 繪製身體結構的標準參考位置〔standard reference position〕是正常的解剖位置。

使用術語識別身體的區域——例如「枕骨〔occipital〕」——比常見的單詞和片語——例如「後腦勺〔the back of the head.〕」——更精確。

方向術語〔directional terms〕——例如前部和後部——對於準確描述身體結構的相對位置至關重要。

身體內部的圖像通常沿三個平面之一對齊:矢狀面額狀面橫切面

身體的器官被組織在兩個主要腔之一中——背腔(也稱為後腔)和腹腔(也稱為前腔)——根據每個區域中存在的結構進一步細分。

漿膜〔serous membranes〕有兩層——體壁〔parietal〕和內臟〔visceral〕——圍繞著充滿液體的空間。 漿膜覆蓋肺(胸膜漿膜〔pleural serosa〕)、心臟(心包漿膜〔pericardial serosa〕)和一些腹盆腔器官(腹膜漿膜〔peritoneal serosa〕)。

1.7 醫學成像

人體的詳細解剖圖最早出現在 15 和 16 世紀; 然而,直到 19 世紀末,隨著 X 射線的發現,解剖學家和醫生才發現了觀察活體內部的非手術方法。 從那時起,許多其他技術得到了發展——包括 CT 掃描、MRI 掃描、PET 掃描和超音波檢查——可以更準確、更詳細地了解人體的形態和功能。


更新紀錄

2022/08/18 發佈本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夜黎喔!

分享這篇文章吧!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