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有形成分的產生|第18章 心血管系統:血液 18.2《解剖學與生理學 2e》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18>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Blood — 18.2 Production of the Formed Elements
索引傳送門:《解剖學和生理學2e》索引頁面

章節目標

學習本章後,你將能夠:

  • 追蹤骨髓幹細胞生成血液有形成分的過程
  • 討論造血生長因子在促進有形成分生成的作用
目錄

前言

有形成分的生命期非常短暫。 儘管一種稱為記憶細胞的白血球可以存活數年,但大多數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通常只能存活幾小時到幾週。 因此,身體必須快速、持續地形成新的血球和血小板。 當你在捐血活動中捐獻一單位血液(約 475 毫升,或約 1 品脫〔pint〕)時,你的身體通常會在 24 小時內補充捐獻的血漿,但需要大約 4 到 6 週的時間才能補充血球。 這限制了捐血者的捐血頻率。 發生這種替換的過程稱為造血〔hemopoiesis〕或造血〔hematopoiesis〕(來自希臘語詞根 haima- = “血液” ;-poiesis = “產生” )。

造血的部位

出生前,造血發生在多種組織中,從發育胚胎的卵黃囊〔yolk sac〕開始,然後是胎兒的肝臟、脾臟、淋巴組織,最後是紅骨髓。 出生後,大多數造血發生在紅骨髓中,紅骨髓是一種結締組織,位於海綿(鬆質)骨組織間隙內。 在兒童中,造血可發生在長骨的髓腔中;在成人中,此過程主要局限於顱骨和骨盆骨、椎骨、胸骨以及股骨和肱骨的近端骨骺。

在整個成年期,肝臟和脾臟都保持著生成有形成分的能力。 這個過程稱為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opoiesis〕(即成人骨骼髓腔以外的造血)。 當骨癌等疾病破壞骨髓,導致造血衰竭時,可能會啟動髓外造血。

來自幹細胞的有形成分分化

所有有形成分均源自紅骨髓的幹細胞。 回想一下,幹細胞經歷有絲分裂〔mitosis〕加上胞質分裂〔cytokinesis〕(細胞分裂)產生新的子細胞:其中一個仍然是幹細胞,另一個分化為任意數量的不同細胞類型之一。 幹細胞可能被視為佔據一個分層系統〔hierarchal system〕,但每一步都會喪失多樣化的能力。 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是合子〔zygote〕或受精卵。 全能(toti- = “全部” )幹細胞可以產生人體的所有細胞。 下一個等級是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它可以產生多種類型的身體細胞和一些支撐胎膜〔fetal membranes〕的細胞。 在這個層次之下,間質細胞是一種幹細胞,只能發育成各種結締組織,包括纖維結締組織、骨、軟骨和血液,但不包括上皮、肌肉和神經組織。 在幹細胞分層中,較低一級的是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造血母細胞〔hemocytoblast〕。 血液的所有有形成分均源自於這種特定類型的細胞。

當造血幹細胞暴露於適當的化學刺激(統稱為造血生長因子〔hemopoietic growth factors〕)時,造血就開始了,這促使造血幹細胞分裂和分化。 一個子細胞仍然是造血幹細胞,使造血作用繼續進行。 另一個子細胞則變成兩種較為特化的幹細胞(圖 18.4):

  • 淋巴幹細胞〔Lymphoid stem cells〕產生一類稱為淋巴細胞〔lymphocytes〕的白血球,其中包括各種 T 細胞、B 細胞和自然殺手 (NK) 細胞,它們均在免疫中發揮作用。 然而,淋巴球的造血過程與其他有形成分的過程略有不同。 簡而言之,淋巴幹細胞從骨髓迅速遷移到淋巴組織,包括淋巴結、脾臟和胸腺,並在那裡繼續產生和分化。 B 細胞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們在骨髓中成熟,而 T 細胞在胸腺中成熟。
  • 骨髓幹細胞〔Myeloid stem cells〕產生所有其他有形成分,包括紅血球;產生血小板的巨核細胞;以及產生單核細胞和三種顆粒白血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和嗜鹼性球)的骨髓母細胞譜系。
圖18.4 骨髓造血系統
造血是血液有形成分的增生和分化。

淋巴和骨髓系幹細胞不會立即分裂並分化為成熟有形成分。 如圖 18.4 所示,前體細胞〔precursor cells〕(字面意思是前驅細胞〔forerunner cells〕)有幾個中間階段,其中許多可以透過其名稱識別,名稱帶有後綴-blast。 例如,巨核母細胞〔megakaryoblasts〕是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s〕的前體,而原紅血球母細胞〔proerythroblasts〕變成網狀紅血球〔reticulocytes〕,網狀紅血球在成熟為紅血球之前會排出其核和大多數其他細胞器。

造血生長因子

從幹細胞到前體細胞再到成熟細胞的發育,再次由造血生長因子啟動。 其中包括:

  • 紅血球生成素 (EPO)〔Erythropoietin〕 是一種糖蛋白激素,由腎臟的間質纖維母細胞〔interstitial fibroblast cells〕響應低氧水平而分泌。 它促進紅血球的產生。 一些運動員使用合成 EPO 作為提高運動表現的藥物(稱為血液興奮劑〔blood doping〕)來增加紅血球數量,進而增加輸送到全身組織的氧氣。 EPO 在大多數有組織的運動項目中都是禁用物質,但它也用於治療某些貧血,特別是由某些類型的癌症引起的貧血,以及其他需要增加紅血球數量和氧氣水平的疾病。
  •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是另一種糖蛋白激素,由肝臟和腎臟產生。 它觸發巨核細胞發育成血小板。
  • 細胞激素〔Cytokines〕是多種細胞分泌的糖蛋白,包括紅骨髓、白血球、巨噬細胞、纖維母細胞和內皮細胞。 它們在局部充當自分泌或旁分泌因子,刺激前驅細胞〔progenitor cells〕增殖,並有助於刺激非特異性和特異性的抗病能力。 細胞激素主要有兩種亞型,分別稱為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和白血球介素〔interleukins〕
    • 集落刺激因子 (CSF)〔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是一種糖蛋白,可在局部發揮作用,作為自分泌或旁分泌因子。 有些會觸發骨髓母細胞分化為顆粒性白血球,即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和嗜鹼性球。 這些被稱為粒細胞 CSF〔granulocyte CSFs〕。 不同的 CSF 會誘導單核細胞的產生,稱為單核細胞 CSF〔monocyte CSFs〕。 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均受到 GM-CSF 的刺激;多核細胞、單核細胞、血小板和紅血球則會受到多重 CSF 的刺激。 這些激素的合成形式通常用於接受化療的各種癌症患者,以恢復其白血球數量。
    • 介白素〔Interleukins〕是另一類在造血中非常重要的細胞激素訊號分子。 它們最初被認為是由白血球獨特分泌的,並且只與其他白血球溝通,並因此命名,但現在已知它們是由包括骨髓和內皮在內的多種細胞產生的。 研究人員現在懷疑介白素可能在身體功能中發揮其他作用,包括細胞分化和成熟、產生免疫和發炎。 到目前為止,已有十多種介白素被識別出來,並且可能還會發現其他種類的介白素。它 們通常編號為IL-1,IL-2,IL-3等。
日常聯繫

血液興奮劑

就其原意而言,“血液興奮劑” 一詞是描述透過輸血向個體注射補充紅血球的做法,通常是為了提高運動表現。 額外的紅血球會向組織輸送更多的氧氣,提供額外的有氧能力,臨床上稱為最大攝氧量〔VO2 max〕。 細胞來源要麼來自受贈者〔recipient〕(自體〔autologous〕),要麼來自血液相容的捐贈者〔donor〕(同源〔homologous〕)。 這種做法得益於成熟的紅血球收集、濃縮和冷凍技術,這些紅血球稍後可以解凍並注射,但仍保留其功能。 這些做法在幾乎所有運動項目中都被視為非法,並且有感染的風險,會顯著增加血液的黏度,如果從另一個人身上採集血液,則會增加血源性病原體的傳播可能性。

隨著 20 世紀 80 年代合成紅血球生成素 (EPO) 的發展,透過人工刺激骨髓中的紅血球生成來提供額外的紅血球成為可能。 EPO 最初是為了治療貧血、腎衰竭或癌症患者而開發的,可以透過重組 DNA 技術產生大量的 EPO。 合成 EPO 注射到皮下後,可在數週內增加血球比容。 它也可能誘發紅血球增多,並使血球比容升高到 70 或更高。 血液黏度的增加會增加血液的阻力,迫使心臟更有力地泵血;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導致死亡。 其他藥物如氯化鈷〔cobalt II chloride〕已被證明可以增加天然 EPO 基因表現。 血液興奮劑已成為許多運動項目的問題,尤其是自行車運動。 曾七次獲得環法自行車賽冠軍以及其他多項自行車賽事冠軍的蘭斯·阿姆斯特朗 (Lance Armstrong) 於 2013 年被剝奪冠軍頭銜並承認服用血液興奮劑。

骨髓取樣及移植

有時,醫療保健提供者會要求進行骨髓活檢〔bone marrow biopsy〕(對紅骨髓樣本進行診斷測試)或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以捐贈者的健康骨髓及其幹細胞取代患者有缺陷的骨髓的治療方法)。 這些檢查和程序通常用於協助診斷和治療各種嚴重形式的貧血,例如重型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 major〕和鐮狀細胞性貧血〔sickle cell anemia〕,以及某些類型的癌症,特別是白血病〔leukemia〕

過去,當需要骨髓樣本或移植時,需要將大口徑針頭插入骨盆骨的髂嵴(髖骨〔os coxae〕)附近的區域。 這個位置是首選,因為它靠近身體表面,更容易接近,並且與大多數重要器官相對隔離。 不幸的是,這個過程相當痛苦。

現在,通常可以避免直接採集骨髓樣本。 在許多情況下,只需幾個小時就可以從患者的血液樣本中分離出幹細胞。 然後,分離出來的幹細胞會使用適當的造血生長因子進行培養,並進行分析或有時冷凍以備日後使用。

對於需要移植的個體來說,配對的捐贈者至關重要,以防止免疫系統破壞捐贈者的細胞——這種現象稱為組織排斥〔tissue rejection〕。 要透過骨髓移植治療患者,首先必須透過放射線和/或化學療法破壞患者自身的病變骨髓。 然後將捐贈者的骨髓幹細胞注射到靜脈內。 從血液中,它們會在接受者的骨髓中建立自己的組織。


更新紀錄

2025/04/14 發佈本文

下一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夜黎喔!

分享這篇文章吧!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