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 原文書名:The Compound Effect : Jumpstart Your Income, Your Life, Your Success
- 中譯書名:《複利效應:6步驟引爆收入、生活和各項成就倍數成長》(星出版)
- 作者:Darren Hardy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初版)
你想要成功嗎? 比你現在更成功? 甚至比你想像的更成功?
這就是這本書的內容。 實現它。 沒有噱頭。 沒有誇張。
最後,關於如何獲得成功的真相?作為成功媒體行業超過 25 年的核心策展人,作者戴倫·哈迪(Darren Hardy)已經聽到了這一切,看到了這一切,並嘗試了大部分。
這本書揭示了驅向成功的核心原則。 複利效應包含了每個超級成就者需要了解、實踐和掌握才能獲得非凡成功的精髓。
在裡面你會發現以下策略:
- 如何每一次都獲勝!這是實現任何目標、戰勝任何競爭對手的首要策略,縱使他們更聰明、更有才華或更有經驗。
- 根除阻礙你進步的壞習慣――有些你可能都不自覺!
- 輕鬆安裝重大突破所需的幾個關鍵學科
- 真正、持久的激勵關鍵——如何讓自己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 掌握難以捉摸的、驚人的勢頭。 抓住它,你將勢不可擋。
- 超級成就者的加速秘密。 他們有不公平的優勢嗎? 沒錯!他們可以,現在你也可以!
如果您真切地想對過上非凡的生活,請使用複利效應的力量來創造您想要的成功。 今天就開起你的旅程吧!

書籍簡介參考自亞馬遜中本書的簡介
作者介紹
戴倫·哈迪〔Darren Hardy〕
- 1971年2月26日出生於美國
- 為美國作家、主題演講者、顧問和 Success 雜誌的前出版商
-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
- 《複利效應》The Compound Effect, 2010
- 《過上最好的一年》Living Your Best Year Ever, 2011
- 《企業家雲霄飛車》The Entrepreneur Roller Coaster, 2015


夜黎的書評



這本書會不會很多術語,讀起來很困難呢?



讀起來非常簡單。本書通俗易懂,講述了很多故事。



讀完這本書,相關知識的收穫程度如何呢?



本書出版為2012年,所以一些觀點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是老生常談。但很多觀念值得一讀再讀加強印象。



這本書中的知識能夠具體實踐嗎?



我覺得很容易實踐。例如在身上放一本小冊子,紀錄下自己所有的花消。或是記錄下某個人的優點。
其難點在於持續實踐。這也是大多數知識難以實踐的原因,我們受到太多外在刺激的影響,很容易就半途而廢。
這方面作者也提到,堅持並非僅靠意志力,你必須找到「為什麼」。也就是說,你必須有想要的東西,知道你為什麽想要,否則會很容易放棄。
夜黎的重點摘錄(一)
複利效應〔The Compound Effect〕



複利效應的規則是從一連串微小而聰明的選擇中獲得豐厚的回報。
這些微小的變化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隨時間推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會產生根本性的變化。
小而明智的選擇+堅持+時間=根本性的變化
〔Small, Smart Choices + Consistency + Time = RADICAL DIFFERENCE〕



此處作者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例子為「神奇的1分錢〔The Magic Penny〕」。立即得到300萬美元,或是拿到1分美元,但是31天每天價值翻倍。你會怎麼選?
另一個例子為「三個朋友〔Three Friends〕」。這三個朋友住在同個社區,認知能力、年收入、婚姻狀況、健康狀況都相近。第一個,維持原本生活沒有任何變化。第二個,每天讀10頁好書、30分鐘勵志音頻。第三個,買了大銀幕電視每天觀看喜歡的節目。25個月後,他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漣漪效應〔The Ripple Effect〕



作者以「三個朋友」中,買了大銀幕電視的第三個人為例。



他按照食品頻道學到的食譜製作了鬆餅。這得到家人的讚賞,使得件事似乎很有價值。
之後他常常做鬆餅(以及其他甜品),這使得他吃得越來越多。吃太多的他昏昏沉沉、脾氣變得暴躁,漸漸影響了工作的表現。
工作的不如意,使他吃得更多來撫慰自己。經歷不振的他也不再陪妻子散步,這使得他和妻子逐漸疏離。



每天的小小抉擇形成漣漪效應,這可以往壞的方向發展。相反的,也可以使我們往好的方向發展。



只要時間夠,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看到結果。更棒的是,結果完全可以預測。
- 寫出你可能會找的藉口。下定決心努力工作,實現個人發展,超越昨天的自己。
- 做「什麼」——寫下每天都要做、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會讓你的生活走向積極的六件小事。
- 不做「什麼」——寫下那些看似無關緊要,但累積起來卻使你的生活不斷下滑,所以需要停止的小事。
- 列出你認為最成功的一些領域、技能或成果。想想是否把這些成果當成理所當然,而不再進取。
夜黎的重點摘錄(二)
全年都是感恩節〔Thanksgiving Year-Round〕
背景:作者的一位朋友總是抱怨他的妻子,但作者卻覺得他的妻子是一位很出色的女士。因此作者和他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實際行動後,作者的朋友大大改善了他和妻子的關係。



這一段令我印象深刻,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某年感恩節,我決定為我的妻子製作感恩節日記。
整整一年,我每天都記錄至少一件她讓我覺得很欣賞的事——她與朋友的互動方式、她做得美食、她把頭髮弄得美美的等等——什麼都行。我會找出我妻子讓我感動的事,或者她在什麼事裡展現了令我欣賞的個性、特徵或品質。
第二年的感恩節,我把這本日記送給她時,她哭了,說這是她收過的最好的禮物。有趣的是,受這份禮物影響最大的事是我。因為要記日記,我必須關注妻子好的方面。我有意識地尋找她做的所有「正確的」事,這種發自內心的關注,蓋過了一切我可能會抱怨的事。我再次深深愛上了她。
100%所有〔Owning 100 Percent〕



作者18歲時參加了一場研討會,發言人問到:「為了維持一段關係,你需要承擔多大比例的責任?」



導師轉過身來,用巨大的黑體字在紙上寫下100/0。
「你必須願意百分之一百的付出,卻不求任何回報。」「只有你願意為這段關係承擔100%的責任時,這段關係才能維持下去。否則,如果一段關係交給命運來決定,會輕易被災難毀滅。」
這種思想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無論經濟多麼差,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或者沒做什麼,我仍然百分之百掌控著我自己。通過選擇,從受害者心態中解放自己。
獲得好運〔Getting Lucky〕



我信奉那句古老諺語:「運氣是給準備好的人。〔Luck is when opportunity meets preparation〕」——但還不夠。我認為運氣需要另外兩個關鍵因素。
準備(個人成長) +
態度(信念/心態) +
機會(出現在你身邊的好事) +
行動(做點什麼) =
運氣
Preparation (personal growth) +
Attitude (belief/mindset) +
Opportunity (a good thing coming your way) +
Action (doing something about it) =
Luck
秘密武器 —— 計分卡〔Your Scorecard〕



改變的第一步是覺察〔awareness〕。如果你想從自己現在的位置抵達目的地,你就必須了解哪些選擇可能會讓你遠離目標。你要非常清楚你今天做出的每個選擇,這樣你就可以做出更聰明的選擇。
為了幫助你覺察到自己的選擇,我希望你跟踪(紀錄)每一個行動〔track every action〕,這些行動與你想要改進的生活領域相關。
例如:你下定決心要減肥,你就要記錄你放入口中的每一樣東西。如果你決定參加比賽而進行鍛鍊,你就要記錄你走的每一步、進行的每一次鍛鍊。這只需要隨身帶一個小筆記本和一支筆,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每天。務必。沒有藉口、沒有例外。
無名、看不見的英雄〔The Unsung, Unseen Hero〕



一旦你開始記錄生活,你將注意力集中在你做過的每一件事情上,無論多小,無論對錯。當你選擇持續修正航線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看到驚人的結果。
但不要指望立即就會有大變化。我說小的航線修正時,真的是那些毫不起眼的事,可能沒有人能注意到它們。因此你不會收穫掌聲,也不會有人給你自律頒發獎狀。
然而,最終,它們的複利效應將帶來非凡的回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事上的自律會收到回報。你付出的努力、做的準備會在沒人留意的時候,收穫巨大的成功。



這裡,作者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說明紀錄的好處。原本微不足道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 你在生活中的哪個領域,哪段關系或哪種環境里覺得最掙紮? 開始記錄讓你心懷感激的所有場景。記下這個領域裡所有能讓你更感恩的事。
- 在你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你沒有對現在的成敗承擔100%的責任?寫下你曾經失敗的三件事。列出你應該做但沒做的三件事。寫出曾經發生但你沒有做出正確應對的三件事。為了重新對生活負起全部責任,寫下你現在可以開始做的三件事。
- 在你想要改變和改善的一個方面,開始記錄至少一種行為(例如,金錢、健康、隨便哪個方面)。
夜黎的重點摘錄(三)
你的「為什麼」力量〔Your Why-Power〕



大多數的人隨波逐流,沒有下意識付出精力弄清楚楚他們具體想要什麽,他們需要做什麽才能去往想去的地方。我想告訴你的是如何點燃激情,幫你用勢不可擋的創造力瞄準你心里的夢想和渴望。
鏟除已經長成大樹的壞習慣困難重重,順利完成這個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最堅定的決心,還需要更強大的力量,因為只憑著意志力是沒辦法去除壞習慣的。



我們普遍認為,要改變習慣需要強大的意志力。
作者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用意志力來改變習慣,就像讓飢腸轆轆的熊遠離你的野餐籃,你卻只是用毛巾把籃子蓋起來。
那除了意志力還需要甚麼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只有把當你把你的選擇和你的欲望以及夢想聯系起來時,你的選擇才有意義。最明智、最激勵人心的選擇是那些你認為符合你的目標、自我核心和最高價值的選擇。你必須有想要的東西,知道你「為什麽」想要,否則會很容易放棄。



這裡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在地上放一塊寬度約75公分的木板,全程走過去的人給20美元,你願意嗎?想必你會很願意。
如果這塊木板是放在兩座高樓的樓頂呢?想必你不會拿命來賺20美元。但是今天你的小孩在對面的大樓,而且大樓起火了!你會走過木板去救他嗎?毫無疑問,你會毫不猶豫的這樣做。



想要真正點燃你的創造潛力和內在動力,你必須找出超越金錢和物質的動機。並不是說那些動機不好。事實上,他們很棒,但物質無法真正讓你的心靈、靈魂和膽量加入戰鬥。
目標



如果你不知道該尋找什麽,你肯定無法得到。
我們天生是追求目標的物種。我們的大腦總是試圖將外部世界和我們在內心世界中看到的、期待的東西聯系起來。所以,當你指導你的大腦尋找你想要的東西時,你就能看到它們。
事實上,你渴望得到的對象可能一直存在於你周圍,但你沒有放開心智睜開眼睛去看到它。



這裡作者舉了一個耳熟能詳例子:你要買或剛買了新車時,會突
然發現這個車型隨處可見。這些車型一直存在,只是你沒有注意到。因此,在你關注它們之前,對你而言,它們並非真正存在。
你必須成為誰〔Who You Have to Become〕



大多數人為了實現新目標,在開始行動時,他們會問:「我有了目標,現在我需要做什麽來實現目標?」但這不是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需要成為誰?」
吉姆·羅恩〔Jim Rohn〕教會我的一件事是:「如果你想擁有更多,你就必須變成更多。成功不是你追求來的東西。你追尋的東西會避開你,可能就像追蝴蝶一樣。成功是你成為對的人之後吸引來的東西。」



這裡作者舉了自己尋找伴侶的例子:「我列出了我想要的完美女人特徵。然後反思自己是否具備這些,並努力擁有這些屬性、品質、行為、態度和特徵。結果我找到了我尋求的人。」
消除壞習慣和培養好習慣
要有耐心



科學表明,思想和行為模式一旦多次重覆,會創造所謂的神經特征〔neuro-signature〕或「腦溝〔brain groove〕」,或者是一系列相互連接的神經元,它們帶有特定習慣的思維模式。
注意力會養成習慣,當我們關注某個習慣時,腦溝就被激活,釋放與這種習慣相關的想法、欲望和行為。
幸運的是,大腦是可塑的。如果我們不再關注某個壞習慣,那些溝槽就會弱化。在培養新習慣時,每一次重覆都會加深新的溝槽,最終壓倒以前的溝槽。
- 列出三個最好的習慣,這些習慣會幫助你實現最重要的目標。
- 列出三個壞習慣,這些習慣會讓你偏離最重要的目標。
- 列出你需要培養的三個新習慣,它們能帶你朝著最重要的目標前進。
- 明確你的核心價值,找出什麽最能激勵你,什麽能一直激勵你取得重大成果。
- 找到你的「為什麽」力量。設計簡潔、強大、激勵人心的目標。
夜黎的重點摘錄(四)
外力的影響(輸入)



你必須意識到你的選擇、行為和習慣都會受到非常強大的外力影響。為了能沿著積極的軌道朝著目標前進,你要了解並管理這些影響,這樣他們才能支持而不是破壞你的成功之旅。
每個人都受到三種影響:輸入(你填到腦海裡的內容)、交往(與你共度時間的人)和環境(你的周圍)。



這段我深有體會。言語、文字、影片等視覺和聽覺的外在刺激,當你重複接收它們,就會潛移默化改變你的思維,思維改變你的行為,行為改變你的結果。
因此,我們必須在大腦中建立防火牆,選擇接收哪些訊息、而不接收哪些訊息,這至關重要。
我分享我是如何保護大腦的——我採用非常嚴格的心理節食。
我不聽任何新聞、也不讀報紙或新聞雜誌。99%的新聞和我的個人生活或個人目標、夢想和抱負無關。我設置了一些RSS訂閱,可以推送與我的直接興趣和目標確實相關的新聞和行業新消息。
僅僅消除負面輸入是不夠的,要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你必須清理負面信息,用正面信息填充。
我的汽車缺了兩樣東西就無法前進:汽油和我駕駛時隨時可聽的教學CD。
外力的影響(交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經常交往的人被稱為你的參照組。
根據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麥克蘭德博士〔Dr. David McClelland〕的研究,你的參照組決定了你生命中95%的成敗。
和你一起走路的人可以決定你步伐的快慢,從字面上和比喻意義上來說都是如此。同樣,你會不由自主被你身邊人的態度、行動和行為所影響。
我不斷地從生活中剝離那些拒絕成長、拒絕積極生活的人。成長並改變你的交往圈是一個終身過程。
有些人,你可以和他一起待3個小時,但不是3天。還有一些人可以待3分鐘而不是3個小時。永遠記住,交往圈的影響強大又微妙。
找到那些在你想要改善的生活領域具有正面特征的人,加入這些人聚會交友的組織、企業和健身俱樂部。
與高績效合作夥伴組隊,這個合作夥伴和你一樣致力於學習和個人成長。
最成功的人、真正的高表現者,往往願意聘請最好的教練和培訓師,為他們付費。為了改善表現而進行的投資是有回報的。
外力的影響(環境)



我所說的環境,不僅是指你生活的地方,我指的是你周圍的一切。
你生活中每一件不完整的東西都會消耗你的力量,吸走你取得成就和成功所需要的能量。每一個沒有完成的誓言、承諾和契約都會削弱你的力量,因為它阻礙了你的發展勢頭,抑制了你前進的能力。沒有完成的任務一直在召喚你回到過去處理這些任務。
所以,想想你今天能完成些什麽。
- 確定媒體和信息輸入對你生活的影響。你需要什麽樣的輸入來保護你的大腦,如何使用正面的、令人振奮的、有幫助的輸入定期沖洗你的大腦。
- 評估你當前的交往。你可能需要進一步限制和誰的交往?你可能需要完全終止和誰的交往?制定策略,擴大有益交往。
- 選擇一個最佳表現合作夥伴。決定你們需要在哪些內容上對彼此負責,確定對話的時間和頻率,確定你希望對方在每次對話中給你提供什麽想法。
- 確定你最希望改善的生活的三個領域。在每個領域尋找並聘請導師。你的導師可能是那些已經完成了你的夢想、曾與你進行簡短交流的人,也可能是在書里或在CD里記錄了他們想法的專家。
夜黎的讀後心得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再讀,並且嘗試實踐。其原因為下:
- 內容緊湊,全書不會太厚。
- 每個環節都有具體可實踐的方法。
- 提出的方法適合大多數讀者。
共鳴,從「不閱讀」到「習慣閱讀」
以前的我並不喜歡學習或閱讀。還記得我國中時,回到家幾乎不曾打開書包,每天想著玩當時還是 Windows XP 的電腦,或是和朋友到處玩(打打球、游游泳之類的)。只有在國三的時候才開始認真讀書,但我發現即使努力了但我的成績並沒有太大起色。隨後迷迷糊糊地讀了高職。
如果您讀過關於夜黎,就會知道高職時期的我擁有的是一種人生負面驅動力,為了超越我哥,即使是並不喜歡的電學我也強迫自己學習。直到我的腰開始產生疼痛,才不得不逐漸放慢腳步,同時我也對人生產生了迷茫。
為了逃避身體的痛苦,我開始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向幻想世界(藉此讓自己忘記身體的疼痛),我看動漫、玩遊戲、看小說。您可能會覺得奇怪,腰痛的人怎麼還能做這些事。沒錯!所以我幾乎都是用自己相對舒服的半躺姿勢,並且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要動一動。
也就在這時候,我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我發現在小說世界中,我可以站在主角的維度體驗完全不同的世界,如同現在的VR,但這一切都來自於文字與我腦中浮現的畫面。同時,我從小說也獲得了許多新知識(比如一本格鬥小說,就有身體如何發力等等相關知識),這重新點燃了我對於世界的好奇心。但剛開始時,這並未為我帶益處,只是我使花了更多的時間看小說。
隨著我走上求醫、自醫之旅,在幾位導師的啟發下,我認識到了動作療法。隨著不斷深入了解,我漸漸發現了我喜歡上它,我有源源不斷的熱忱、有足夠得自發性去學習相關知識。這時,過去閱讀小說的習慣幫了我大忙。我不為懼長篇的文字,我有很足夠的耐心能夠一步一步閱讀,即使腰痛使得我必須一陣子坐、一陣子站。
2019年時,我認識到了潛意識動作模式、大腦神經科學等等,這使得我的腰痛開始有根本性的變化。這大部分都歸功於閱讀!閱讀開拓了我的認知、疼痛驅使我不斷尋找答案。
複利效應,總結
現在的我,每天都習慣閱讀些什麼或是聽有聲書,搭配上針對我腰痛的康復動作。 從我的故事和經歷中,我總結了幾點希望能讓讀者有所收穫。
- 當你在做一件事情時,身體會給你很多訊息(時間流速、情緒等),傾聽它們有助於找到有熱忱的事物。你會發現,那些正在做他們喜歡的事的人們,他們眼睛發亮、行動積極、充滿活力。
- 有時是對一個領域的認知不足或是沒有實際體驗過,所以才會認為自己對它沒興趣或不是自己的熱忱。正如我的經歷,我一開始也不認為動作鍛鍊能解決我的問題。直到我深入的認識它並且實踐,我才逐漸從中獲益甚至轉變為我的興趣、熱忱。
- 唯有興趣、熱忱這種發自心靈、靈魂、內在的驅動力,能使我們持續堅持、成長下去。但你會聽到很多聲音,比如「興趣不能當飯吃!」等這種老式思維。以前我爸也常常跟我說「學藝術會餓死人」,但現在大家都知道插畫家很吃香!所以正如作者所說,要謹慎接收出現在你身旁的一切訊息、文字、言語。



感謝您耐心閱讀完全文,希望能給您帶來收穫。也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喔!
更新紀錄
2022/07/08 首次發布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