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醫療選擇和認知水平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2年05月23日

夜黎

對疼痛沒有一定認識的話,就不知道尋求哪方面的醫療資源!

目錄

醫療選擇取決於個人認知

在生病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尋求醫療協助。但是對於眾多的醫療科別以及對自身身體情況的迷茫,我們往往病急亂投醫。這常常導致不當的治療,甚至因治療產生二次或永久性傷害。

不幸的是,學校、媒體或是親友僅告訴我們生病的時候,要找醫生。卻沒有給予詳細的指南告訴我們具體的方向。因此可以說,醫療的選擇,很大程度取決於認知,認知決定了採取的策略。

醫療從業人員的侷限性

你或許聽過一段話:「當你手中拿著鐵槌的時候,你看所有東西都像釘子。」對於很多醫生來說,手術刀與藥物就是手中的鐵槌,而患者的問題就是釘子。

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基本的認識,想要找對方向進而找出問題,並且覺察到產生問題的起因,則無異於大海撈針。

另外,或許你會聽過腫瘤科醫生自己卻得了腫瘤的例子。這種矛盾現象揭示了知識的侷限性。

從內部(驅動力)和外部(認知)開始

因此,在已經採取種種措施後,疼痛或不適依然無法消除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藏在疾病後面的內在驅動力以及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如果你習慣把手機充電充一整夜,即使你換了電池,電池也會很快就壽終正寢。這種習慣可能來自於無知,以及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模仿。

重新審視內在驅動力

許多人或許聽過「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然而思想很大程度來自於潛意識。由於大腦的機制,我們的思想常常受控於過往的經驗。經過我們有意或無意的反覆澆灌逐漸演變成「信念」,其通過神經系統驅動著我們的行為模式。而行為模式又造就了「新的」經驗,以此往復循環。

同理的,我們從健康的狀態演變為生病的狀態,當外在治療起不到作用的時候,或許需要重新審視內在驅動力 / 信念,來打破既有的慣性。

例如,我們常常認為高血壓、糖尿病是一種生理遺傳現象。但它們或許是文化遺傳而非生理遺傳。這可以從一個家族中觀察到。小孩的體型、飲食、步態、面部表情等,在某些情況下與其父母驚人的相似,這除了來自於模仿,還有思想上的傳承。

對各種外在表象的覺察,使我們看到改變的方向。但改變為何如此困難?因為當產生新的思想而改變行為時,家人和周遭人的反應通常是將你視為異類,然後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反對。社會集體思維有趨一的趨勢。為此必須確立強烈想要改變(健康)的決心。

提升健康認知水平

可以從一些企業家撰寫的書中看到,他們為了更好的經營自己的事業,即使再忙也會抽時間鍛鍊,甚至參加各種健康講座。然而生病的我們卻往往被動的接受各種治療,或是聽取周圍與我們健康認知水平相同的人的建議。幸運的話,或許可以藉此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往往沒辦法解決,甚至隨著時間累積越來越糟糕。

例如,你會發現即使是平日,許多醫院也是人滿為患。這似乎與我們認為的醫學進步背道而馳。

由此可知,即使疼痛很大程度影響你的思考或行為,但提升自己的健康認知還是有必要的。就個人的經驗而言,有兩個方向是我們可以優先努力的。

第一,參考國外的醫學指南。相關疾病的學會或基金會都會出一些免費的指南,這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單方面的意見。雖然大多是英文撰寫的,但翻譯軟體有助於理解大概的內容。

第二,參考成功克服健康問題的人所撰寫的書籍。歷史可以給我們借鑑,同樣經歷疾病最終不懈努力而克服的人,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書籍中得到啟發。或許疼痛無法讓我們專心閱讀,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可以用讀書軟體把文字轉為語音,在聽的同時也能使內心處於相對平靜的狀態。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喔!

讓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吧!
  • Copied the URL !
  • Copied the URL !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