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探討了放鬆站立時,從側方觀察到的四種常見不良姿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平背姿勢較少被提及。
由於本文聚焦於用肌肉的角度去分析,沒有考慮到其他可能的因素(社會心理、營養狀態、筋膜系統、姿勢教育認知等等),所以實踐時還需要配合多方面的分析(例如:各種關節活動度測試、認知行為療法等)。
- 主題:Non-structural misalignments of body posture in the sagittal plane
- 來源:Scoliosis and Spinal Disorders
- 作者:Dariusz Czaprowski(波蘭)、Łukasz Stoliński(波蘭)、Marcin Tyrakowski(波蘭)、 Mateusz Kozinoga(波蘭) & Tomasz Kotwicki(波蘭)
- 文章類型:Review(評論/綜述性)|Open Access(開放存取)
- 發表日期:2018/03/05
- 翻譯:夜黎
摘要〔Abstract〕
背景〔Background〕
生理矢狀脊柱曲率〔physiological sagittal spinal curvature〕代表了矢狀面上,良好身體姿勢的典型特徵。 頸椎和腰椎向前彎曲(脊柱前凸〔lordosis〕),而胸椎節段向後彎曲(脊柱後凸〔kyphosis〕)。 骨盆向前傾斜,下肢的關節保持中立位。 然而,存在許多偏差,其偏離了最佳身體對齊方式。
本文的目的是介紹身體姿勢在矢狀面上最常見的非結構性錯位。
摘要主體〔Main body of the abstract〕
在矢狀面,最常見的身體姿勢非結構性錯位類型如下:
- 前凸姿勢〔lordotic〕,
- 後凸姿勢〔kyphotic〕,
- 平背姿勢〔flat-back〕,
- 擺背姿勢〔sway-back〕。
每一個都可能影響骨骼和肌肉系統,導致功能障礙和支撐結構的應變〔strain〕增加。 通常,位於肌肉內的干擾會根據它們的縮短或延長進行分析。
然而,根據文獻中提出的建議,當負責保持良好身體姿勢的肌肉(所謂的穩定肌〔stabilizers〕)長時間沒有受到刺激以抵抗重力時,例如:長時間坐著的期間,它們的穩定功能受到〈導致肌肉無力的〉活動不足反應〔hypoactivity reaction〕的干擾。
運動系統〔locomotor system〕穩定性的缺陷,觸發了一種補償機制〔compensatory mechanism〕——穩定功能被所謂的動員肌肉〔mobilizing muscles〕取代。 然而,作為副作用,這種補償會導致動員肌〔mobilizers〕的活動增加(活動過度〔hyperactivity〕)和靈活性降低,這可能最終導致肌肉骨骼系統內的病理反應鏈。
結論〔Conclusions〕
在矢狀面上存在四種主要類型的非結構性身體姿勢錯位:前凸姿勢、後凸姿勢、平背姿勢和擺背姿勢。 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可以以特定方式干擾肌肉骨骼系統的生理負荷,這可能導致功能障礙。
在規劃姿勢矯正練習時,不僅要分析肌肉的縮短和伸長,還應考慮肌肉活動不足〔hypoactivity〕和活動過度〔hyperactivity〕。
背景〔Background〕
人體姿勢〔Human body posture〕
人體姿勢通常被理解為,處於直立位置時人體部位之間的關係。特定的身體部位,例如頭部和頸部、軀幹以及上肢和下肢,都與最終的身體姿勢有關。
一個好的身體姿勢被認為是
- 站立時,符合人體工程學〔ergonomically〕的優勢
- 移動時,具機械地有效性〔mechanically effective〕
- 支持內臟器官的正常功能。
在三個參考平面中描述和考慮身體姿勢:矢狀面,冠狀面和橫切面。
Kendall等人,提出了一個良好人體姿勢的定義:「良好姿勢是肌肉和骨骼的平衡狀態,它保護身體的支撐結構免受損傷或發行性畸形〔progressive deformity〕,而不論這些結構正在工作或休息的姿態(直立、躺著、蹲下或彎腰)。在這樣的條件下,肌肉將最有效地發揮作用,並且為胸部和腹部器官提供最佳位置」[3]。
本文不會使用這種全面性〔comprehensive〕身體姿勢定義,因為作者主要關注的是以直立姿勢〔upright standing position〕描述人體姿勢。
不良姿勢是在臨床實踐中常用的一個不精確的術語,用於描述各個身體部位之間的關係,這些部位可能被認為是有缺陷的,並且可以將範圍〔spectrum〕從不完美的姿勢延伸到病態的姿勢。據推測,不良姿勢會在支撐結構上產生增加的應變〔increased strain〕,並且身體在支撐基底〔base of support〕之上的平衡效率較低。
描述良好身體姿勢的最困難的任務涉及矢狀面對齊,而冠狀面和橫切面通常被認為是對稱的。事實上,人類在冠狀面和橫切面上都不是對稱的[3,4,5]。然而,在本文中使用這種簡化是為了清楚地表示矢狀平面對齊。
生理矢狀脊柱曲率〔physiological sagittal spinal curvature〕代表了在矢狀面,良好身體姿勢的典型特徵。頸椎和腰椎向前彎曲(脊柱前凸),而胸椎節段向後彎曲(脊柱後凸)。頭部保持水平,這表示眼睛水平對應於水平面,而下巴位於胸骨正上方。骨盆向前傾斜,下肢關節保持在中立位置[1,2,3]。
最佳的身體姿勢應該呈現如下的對齊:頭線〔head line〕〈從外耳道開始(或者在顳骨乳突處〔mastoid process of the temporal bone〕)〉、垂直穿過肩峰、腰椎椎體、第一骶椎體前緣〔promontory〕、然後在髖關節軸線的稍後方、膝關節軸線的稍前方、並在外踝處或稍前方完成。在良好身體姿勢中,這條線的路線與〈連接重心和支撐區域中心點的〉基線重疊(圖 1)[4,5,6,7]。


註:AM-外耳;A-肩峰;GT-大轉子;HF腓骨頭;LM外踝
如上所述,在矢狀面上,良好身體姿勢的詳細描述並不明確。 此外,表徵與良好姿勢的偏差可能是模棱兩可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紹在矢狀面上,最常見的非結構身體姿勢錯位。
身體姿勢的非結構性錯位〈對比結構性錯位〉
〔Non-structural versus structural misalignments of body posture〕
從臨床角度來看,人體姿勢的干擾可以分為非結構性或結構性。非結構性病變代表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並將進行詳細討論。
結構性錯位包括特定的臨床實體:特發性脊柱側彎〔idiopathic scoliosis〕、休門氏青少年脊椎後凸〔Scheuermann juvenile kyphosis〕、先天性脊椎畸形〔congenital vertebral malformation〕、脊柱骨髓炎的後遺症〔sequels of spine osteomyelitis〕、脊椎滑脫〔spondylolisthesis〕以及產生身體姿勢紊亂的其他臨床實體,例如胸椎過度後凸〔thoracic hyperkyphosis〕、平背〔flat back〕和骨盆不正〔pelvis malposition〕。
所述身體姿勢紊亂被稱為「結構性紊亂〔structural disorders〕」,因為該術語表示骨骼和軟組織(筋膜、肌肉、韌帶、肌腱)內存在形態異常〔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此外,與非結構性紊亂相比,結構性錯位揭示了更嚴重的臨床問題,它們靈活性較低並且不太容易糾正。它們需要特定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本文未對其進行討論〈除了鑒別診斷問題〔differential diagnosis issue〕〉。
具有非結構性與結構性(例如,休門氏脊柱後凸〔Scheuermann disease〕)身體姿勢干擾的兒童,臨床表現可能相似(圖2對比圖3)。 兩個男孩分別為12歲和14歲,診斷為後凸姿勢(增加的胸椎後凸、前伸的頭部和肩部),如圖2和3所示。 圖2顯示了非結構性病理引起後凸姿勢的合理性,即不正確的姿勢習慣、肌肉的活動不足和活動過度的組合。 圖3顯示了結構性胸椎過度後凸造成的後凸姿勢,這是一種結構性脊柱畸形。


a.前視圖。 b.後視圖。 c.側視圖。 d.前彎視圖。


a.前視圖。 b.後視圖。 c.側視圖。 d.前彎視圖。
鑒別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代表了對每個孩子評估〈針對所謂的不良姿勢〉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有現代成像技術〈包括數位全身放射成像、計算機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但基礎臨床檢查仍保留其價值。 例如,功能測試〔functional testing〕允許評估胸椎後凸的靈活性,這揭示了在非結構性錯位(圖4a-c)中良好、在結構性錯位(圖5a-c)中較差。


a.習慣性站立位,側視圖。 b.俯臥〈習慣性的臥位〉顯示胸椎過度後凸。
c.主動的軀幹伸展導致矯正-胸椎過度後凸變平。


a 習慣性站立位,側視圖。 b.臥位表明保持胸椎過度後凸。
c.主動的軀幹伸展不會減少胸椎過度後凸。
身體姿勢的非結構性矢狀錯位
〔Non-structural sagittal misalignments of body posture〕
兒童和成人在矢狀面上,最常見的身體姿勢非結構性錯位類型是:(1)前凸姿勢〔lordotic posture〕,(2)後凸姿勢〔kyphotic posture〕,有時可以與脊柱前凸姿勢並存為後凸-前凸姿勢〔kyphotic-lordotic posture〕,( 3)平背姿勢〔flat-back posture〕,以及(4)擺背姿勢〔sway-back posture〕[4,7,8]。
身體對齊的生物力學分析和每種錯誤姿勢所涉及的肌肉功能分析,揭示了肌肉群仍然是糾正管理的目標。 因此,在給出特定錯誤姿勢類型的詳細描述之前,將呈現功能性肌肉分類的概念。
Bergmark [9]和Richardson等人[10]報導了骨骼肌肉的功能特異性〔functional specificity〕,在正常情況下的表達和對壓力的反應。
許多研究證實,個體骨骼肌對常見事件的反應不同,例如相於關節損傷、存在或缺乏重力負荷或使用特定模式(如彈道運動〔ballistic exercises〕)[11,12,13,14,15,16,17],即通過反射抑制〔reflectory inhibition〕或反射激發〔reflectory excitation〕。
反射抑制導致肌肉活動不足〔hypoactivity〕,臨床上可能表現為肌肉無力。
反射激發導致肌肉活動過度〔hyperactivity〕,臨床上可能表現為降低的靈活性[11,12,13,14,15,16,17,18]。這種降低的靈活性,通常在臨床檢查中報告為肌肉縮短〈即使它不涉及肌肉纖維的實際縮短(攣縮﹝contracture」)〉,這將在本文的進一步部分進行解釋。
Bergmark [9]和Richardson等人[10]提出將骨骼肌分為兩組:(1)單關節〔mono-articular〕,也稱為局部肌肉〔local muscles〕或穩定肌〔stabilizers〕;(2)多關節〔multi-articular〕,也稱為整體〔global〕或穩定〔stabilizer〕/動員〔mobilizer〕肌肉,這取決於亞組(見下文)[5,9,10]。
根據作者們介紹,這兩個肌肉群之間的適當合作,允許通過穩定的脊柱節段將負荷安全地從胸腔轉移到骨盆,並在功能活動期間,盡量減少施加到腰椎的力量[5,6,9,10] 。
根據Bergmark [9]和Richardson等人[10]的說法,局部單關節 組〔local mono-articular group〕包括深部軀幹肌肉:多裂肌〔multifidus〕、腹橫肌〔transversus abdominis〕、脊突間肌〔interspinalis〕、橫突間肌〔intertransversalis〕,半棘肌〔semispinalis)、腹內斜肌的後部〔posterior portion of the internal oblique〕、腰方肌的中間纖維〔medial fibers of quadratus lumborum〕,豎脊肌的中央部分〔the central portion of the erector spinae〕,膈肌〔diaphragm〕和盆底肌肉〔muscles of the pelvic floor〕[9,10]。
這些肌肉與關節穩定有關,以及它們能夠控制關節或脊柱節段的位置。 穩定肌負責防止特定脊柱節段的局部移位,並提供節段性3-D穩定性,以維持整個脊柱的整體機械穩定性[2,6,8,10,19]。為了應對壓力,局部肌肉可能會遭受反射抑制(活動低下)。這可能是由相關關節損傷、彈道重覆性運動〔ballistic repetitive exercises〕或是缺乏使用和缺乏重力負荷所引起的[9,10,11,12,13,15]。
整體多關節〔global multi-articular〕肌肉包括大肌肉,這些肌肉傾向於位於軀幹和四肢的表面。 該肌肉群同時在幾個關節中提供穩定和產生力矩〔force-generating moments〕的功能。這些肌肉在系統發育上〔phylogenetically〕被認為是最古老的[10,11]。整體肌肉分為兩個亞組:穩定肌〔stabilizers〕和動員肌〔mobilizers〕。
整體穩定肌〔global stabilizers〕包括負責維持直立姿勢〔erected posture〕的反重力肌肉。這組肌肉包括斜方肌〔trapezius〕(中下部)、豎脊肌〔erector spinae〕(腰部)、髂肌〔iliacus〕、臀大肌〔gluteus maximus〕、臀中肌〔gluteus medius〕、內收長肌〔adductor magnus〕和內收短肌〔adductor brevis〕。 這些肌肉負責穩定關節運動時的關節位置[5,6,9,10,11]。
動員肌〔mobilizers〕包括與抗重力姿勢作用無關的肌肉,例如,豎脊肌〔erector spinae〕(胸部)、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腹外斜肌〔external abdominal oblique〕、腹內斜肌〔internal abdominal oblique〕的前部、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的外側部分、腰大肌〔psoas〕、腘繩肌〔hamstrings〕、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股直肌〔rectus femoris〕和內收長肌〔adductor longus〕。這些肌肉主要負責在關節內進行主動運動〔active movements〕[5,6,7,8,9,10,11,20]。
人體暴露於重力,例如站立或行走時,必須確保骨骼肌〈負責維持良好身體姿勢〉的適當活動。當這些肌肉長時間未受到刺激以抵抗重力時,例如在長時間坐著或躺臥時,它們的穩定功能受到活動不足反應〔hypoactivity reaction〕的幹擾,導致肌肉無力和萎縮。
運動系統〔locomotor system〕穩定性的缺陷觸發了一種補償機制〔compensatory mechanism〕——穩定功能被動員的肌肉所取代。 然而,作為一種副作用,這種補償導致動員肌的活動增加(活動過度〔hyperactivity〕),並隨後導致它們的靈活性下降[7,10,11,16,18,21,22],最終可能導致肌肉骨骼系統內的病理反應鏈〔pathological chain of reactions〕,如下所述(圖12,13,14和15)。
前凸姿勢〔Lordotic posture〕
前凸姿勢呈現了一種錯誤的姿勢,其與良好的姿勢有以下不同:(1)增加的腰椎前凸和(2)增加的骨盆前傾角〔pelvic anteversion〕(前傾〔anterior tilt〕)(圖6)。 增加的骨盆前傾導致增加的髖關節屈曲。膝蓋可能處於過度伸展〔hyperextension〕狀態,並且由於這種膝蓋位置,會發生足部蹠屈〔plantar flexion〕(圖6)[3,7,8,23]。


b縮短(紅色)和延長(藍色)骨骼肌肉的相應示意圖。
註:AM—外耳道;A—肩峰;GT—大轉子;HF—腓骨頭;LM—外踝。
在前凸姿勢中,頭線向下延伸至腰椎椎體,經過椎間小關節〔intervertebral facet joints〕附近,這導致小面〔facets〕內的擴展性超載〔extensory overloading〕。 頭線也在膝關節軸線的前面,這導致前膝間隔〔anterior knee compartment〕的超載(圖6)。頭線可能與基線重疊,或者在頭部前伸的情況下,頭線可能會在其前面[3,7,8]。 前凸姿勢的描述見表 1。
部分身體 | 位置 |
---|---|
頭 | 中性 |
頸椎 | 正常曲度=生理凸向前(前凸) |
胸椎 | 正常曲度=生理凸向後(後凸) |
腰椎 | 伸展過度(前凸過度) |
骨盆 | 增加的前傾 |
髖關節 | 相對彎曲 |
膝關節 | 伸展過度 |
踝關節 | 蹠屈 |
腹肌〔abdominal muscles〕、臀大肌〔gluteus maximus〕、臀中肌〔gluteus medius〕後部和膕繩肌被延長[3]。穩定肌活性低下〔hypoactive〕〈主要是臀大肌〉。反過來,這會產生膕繩肌活動過度,從而補償臀大肌穩定骨盆和髖關節的功能[10,11]。
縮短的肌肉包括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以及單關節和雙關節髖屈肌〔hip flexors〕,分別是髂腰肌〔iliopsoas〕,股直肌〔rectus femoris〕和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然而,從臨床角度來看,髂腰肌應該分析為髂肌〔iliacus〕和腰肌〔psoas〕兩個功能獨立的肌肉,因為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可能是活動地下(通常是髂骨)或活動過度(通常是腰肌)。
同樣的道理,腰方肌包括兩個功能不同的部分: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 腰方肌的內側部分負責脊柱穩定並具有活動低下的傾向,而與軀幹運動有關的外側部分具有活動過度的傾向(圖6)[9,10,24]。
豎脊肌值得特別關注,因為根據文獻和站立姿勢的生物力學分析,這種肌肉很可能在脊柱腰部呈現縮短[3]。然而,作者的經驗表明,這種肌肉很少縮短。我們懷疑這種現象是生活方式的後果——在彎曲的坐姿上花費大量時間[25,26],因此腰部的豎脊肌不斷伸展。反過來,站立和坐姿都有利於髖屈肌的縮短。
由於膝蓋過度伸展和足部蹠屈,小腿三頭肌〔triceps surae〕可能會縮短〈包括活動低下的比目魚肌〔soleus〕和活動過度的腓腸肌〔gastrocnemius〕(表2)[3,9,10]。
肌肉 | 延長 | 短縮 | 活動減退 | 活動過度 |
---|---|---|---|---|
腹內直肌 | + | + | ||
腹內斜肌(前部) | + | + | ||
腹內斜肌(後部) | + | + | ||
腹外斜肌 | + | + | ||
臀大肌 | + | + | ||
臀中肌(後部) | + | + | ||
膕繩肌 | + | + | ||
豎脊肌腰部(坐著) | + | + | ||
豎脊肌腰部(站立) | + | + | ||
腰方肌(中間部分) | + | + | ||
腰方肌(側面部分) | + | + | ||
髂肌 | + | + | ||
腰肌 | + | + | ||
雙關節髖屈肌 | + | + | ||
腓腸肌 | + | + | ||
比目魚肌 | + | + |
註:符號“+”表示肌肉符合一定標準
後凸姿勢〔Kyphotic posture〕
後凸姿勢呈現一種錯誤的姿勢,其與良好的姿勢有以下不同:(1)增加的胸椎後凸,(2)頭部前伸,(3)變平或反弓〔reversed〕的下頸椎前凸,(4)增加的上頸椎前凸,以及( 5)肩膀和肩胛骨前伸(圖7)[3,7,8]。


b縮短(紅色)和延長(藍色)骨骼肌肉的相應示意圖。
註:AM—外耳道;A—肩峰;GT—大轉子;HF—腓骨頭;LM—外踝。
在後凸姿勢中,頭線向前移動到胸椎、腰椎椎體、髖關節和膝關節軸。 基線通常運行在頭線的後面(圖7)[3,7]。 後凸姿勢的描述如表3所示。
身體的一部分 | 位置 |
---|---|
頭 | 前伸(向前移動) |
頸椎 | 上部:延伸(前凸過度) 下部:彎曲(前凸不足或後凸) |
肩胛骨 | 遠離中線(橫向移動) |
肩膀 | 前伸(向前移動) |
胸椎 | 增加的屈曲(後凸過度) |
胸部 | 向下傾斜,有時會變平 |
胸骨 | 向下傾斜 |
胸腔出口 | 傾斜度增加 |
腰椎 | 中性 |
骨盆 | 中性 |
髖關節膝關節 | 中性 |
膝關節 | 中性 |
踝關節 | 中性 |
在後凸姿勢中,胸椎的豎脊肌〔erector spinae〕、菱形肌〔rhomboids〕、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和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的中下部被拉長[3, 7]。
在後凸姿勢中,縮短的肌肉如下:枕下肌〔suboccipital〕、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斜角肌〔scaleni〕、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和背闊肌〔latissimus dorsi〕 [3, 7]。 儘管如此,由於肩部的前伸和手臂的內旋,背闊肌可能僅在靠近肩帶(肱骨小結節的嵴〔the crest of the lesser tubercle〕)肌肉附著處的部分縮短。 另一方面,由於增加的胸椎後凸,背闊肌的內側部分可能會變長。
腹部肌肉也值得仔細觀察。 由於胸部傾斜,這些肌肉可能會縮短,在選擇矯正運動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圖 7)(表 4)。
肌肉 | 延長 | 短縮 | 活動不足 | 活動過度 |
---|---|---|---|---|
豎脊肌(胸部) | + | + | ||
大、小菱形肌 | + | + | ||
前踞肌(後部) | + | + | ||
斜方肌(中下部) | + | + | ||
闊背肌 | + | + | ||
枕下肌 | + | + | ||
胸鎖乳突肌 | + | + | ||
斜角肌 | + | + | ||
闊背肌(附著區域) | + | + | ||
斜方肌(上半部分) | + | + | ||
胸小肌和胸大肌 | + | + | ||
腹直肌 | + | + | ||
腹內斜肌(前部) | + | + | ||
腹內斜肌(後部) | + | + | ||
腹外斜肌 | + | + |
註:符號“+”表示肌肉符合一定標準
後凸-前凸姿勢〔Kyphotic-lordotic posture〕
在某些個體中,上述兩種矢狀位錯位的組合可以以後凸-前凸姿勢的形式出現(圖 8)[3]。 在這種情況下,後凸和前凸姿勢對肌肉骨骼系統的影響是綜合的 [3, 7]。


b縮短(紅色)和延長(藍色)骨骼肌肉的相應示意圖。
註:AM—外耳道;A—肩峰;GT—大轉子;HF—腓骨頭;LM—外踝。
作者想強調的是,在後凸-前凸姿勢中可能會出現規劃矯正練習的困難。 例如,在前凸的姿勢中,腹部肌肉被拉長,因此應該縮短,而在後凸姿勢中則不建議這樣做。 雖然提供的治療方案超出了本文的內容,但這個例子準確地說明了,細緻入微物理治療的需要:縮短腹部下部(例如,通過向上移動它們附著到恥骨聯合和髂嵴)同時增加上部長度(圖 8)。
平背姿勢〔Flat-back posture〕
平背姿勢呈現了一種錯誤的姿勢,其與良好姿勢的不同之處在於:(1)扁平的腰椎前凸和(2)扁平的胸椎後凸下部。 此外,可能會出現胸廓上部的後凸增加以及頸胸交界處的後凸(圖 9)。 骨盆保持在中立位或前傾減少 [3, 7, 8, 27]。


b縮短(紅色)和延長(藍色)骨骼肌肉的相應示意圖。
註:AM—外耳道;A—肩峰;GT—大轉子;HF—腓骨頭;LM—外踝。
在平背姿勢中,頭線和基線通常重疊,並且向前通過腰椎體(導致其屈曲超載)和向後通過髖關節軸(圖9)。 頭部可能向前移動到基線(表 5)[3, 7]。
身體的一部分 | 位置 |
---|---|
頭 | 中立或前伸(向前移動) |
頸椎 | 上部:延伸(前凸過度) 下部:屈曲(前凸減少或後凸) |
胸椎 | 上部:增加屈曲(後凸過度) 下部:直立(後凸減少) |
腰椎 | 屈曲(前凸減少) |
骨盆 | 中性或減少的前傾 |
髖關節 | 中性或發生骨盆前傾減少時延伸 |
膝關節 | 中性 |
踝關節 | 中性 |
通常在這種姿勢下被拉長的肌肉包括豎脊肌〔erector spinae〕(腰部)、單關節髖屈肌〔hip flexors〕(髂肌〔iliacus〕、腰大肌〔psoas〕)和雙關節髖屈肌(股直肌〔rectus femoris〕、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 髂肌通常是活動不足,而腰大肌是活動過度的。 雙關節髖屈肌活動過度 [3, 9, 10]。
臀大肌縮短,並且活動不足; 膕繩肌也縮短,但活動過度(表 6,圖 9)[3,9,10]。
肌肉 | 延長 | 短縮 | 活動不足 | 活動過度 |
---|---|---|---|---|
豎脊肌胸部(上部) | + | + | ||
豎脊肌(腰部) | + | + | ||
髂肌 | + | + | ||
腰大肌 | + | + | ||
雙關節髖屈肌 | + | + | ||
枕下肌 | + | + | ||
胸鎖乳突肌 | + | + | ||
斜角肌 | + | + | ||
豎脊肌胸部(下部) | + | + | ||
臀大肌 | + | + | ||
膕繩肌 | + | + |
註:符號“+”表示肌肉符合一定標準
擺背姿勢〔Sway-back posture〕
擺背姿勢呈現一種錯誤的姿勢,與良好姿勢的區別如下:(1)骨盆前移,(2)胸椎後凸延伸到腰椎上部(觀察到更長的胸椎後凸),(3 ) 腰椎前凸明顯縮短,(4) 骨盆前傾正常或略有下降(圖 10)[3, 7, 8, 27]。


b縮短(紅色)和延長(藍色)骨骼肌肉的相應示意圖。
註:AM—外耳道;A—肩峰;GT—大轉子;HF—腓骨頭;LM—外踝。
在擺背姿勢中,骨盆在頭線的前面,而軀幹的上部通常向後移動到這個軸線。 頭線和基線通常相互重疊,表明頭部的正常位置。 然而,由於胸部位置相對於基線和頭線傾斜〔inclination〕 [3, 7, 8],因此頭部處於前伸狀態。 頭線向後通過腰椎椎體(導致其伸展超載)和向後通過髖關節軸(導致髖關節超載)(圖 10 和 11,表 7)[3, 5]。


註:AM—外耳道;A—肩峰;GT—大轉子;HF—腓骨頭;LM—外踝。
身體的一部分 | 位置 |
---|---|
頭 | 前伸(向前移動) |
頸椎 | 上部:伸展(前凸過度) 下部:屈曲(前凸減少或後凸) |
胸椎 | 上部:增加的屈曲(後凸過度) 下部:正常(後凸) |
腰椎 | 上部:屈曲(後凸或前凸減少) 下部:增加的伸展(前凸過度) |
骨盆 | 前移,減少的前傾 |
髖關節 | 由於骨盆前傾減小而伸展 |
膝關節 | 中立或伸展過度 |
踝關節 | 中性或蹠屈 |
上胸部和上腰部的豎脊肌、穩定肩胛骨的肌肉(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斜方肌〔trapezius〕和菱形肌〔rhomboid〕的下和中部)、腹肌(它們的下部)和單關節(髂肌、腰大肌 ),以及雙關節髖屈肌(股直肌、闊筋膜張肌)被拉長 [3, 7, 9, 10]。
縮短的肌肉是枕下肌、胸鎖乳突肌、斜角肌、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豎脊肌腰部(下部)、腹肌上部纖維、臀大肌和膕繩肌。 所有這些肌肉都表現出活動過度(除了腰椎豎脊肌下部、腹內斜肌後部和臀大肌)(表 8、圖 10)[3、7、9、10]。
肌肉 | 延長 | 短縮 | 活動不足 | 活動過度 |
---|---|---|---|---|
斜方肌(中下部) | + | + | ||
前鋸肌 | + | + | ||
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 | + | + | ||
豎脊肌胸部(上部) | + | + | ||
豎脊肌腰部(上部) | + | + | ||
腹直肌(下纖維) | + | + | ||
腹內斜肌(前部,下部纖維) | + | + | ||
腹內斜肌(後部,下部纖維) | + | + | ||
腹外斜肌(下纖維) | + | + | ||
髂肌 | + | + | ||
腰大肌 | + | + | ||
雙關節髖屈肌 | + | + | ||
枕下肌 | + | + | ||
胸鎖乳突肌 | + | + | ||
斜角肌 | + | + | ||
斜方肌(上部) | + | + | ||
胸小肌和胸大肌 | + | + | ||
豎脊肌腰部(下部) | + | + | ||
腹直肌(上部纖維) | + | + | ||
腹內斜肌(前部,上部纖維) | + | + | ||
腹內斜肌(後部,上部纖維) | + | + | ||
腹外斜肌(上部纖維) | + | + | ||
臀大肌 | + | + | ||
膕繩肌 | + | + |
註:符號“+”表示肌肉符合一定標準
討論〔Discussion〕
本文的目的是介紹最常見的人體姿勢的矢狀面、非結構性錯位類型:即前凸姿勢、後凸姿勢、平背姿勢和擺背姿勢。 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可能影響骨骼和肌肉系統,導致功能障礙,從而增加背部和外周關節疼痛或受傷的風險 [1,2,3,5,6,7,8,10,19,28, 29]。 本文結合了作者自身在姿勢錯位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經驗而完成。
臨床相關性——身體姿勢非結構性錯位矯正的注意事項
〔Clinical relevance—considerations for the correction of non-structural misalignments of body posture〕
在良好的身體姿勢中,拮抗肌的力量和柔韌性應保持平衡,例如髖屈肌和伸肌之間或胸帶〔pectoral girdle〕前部和後部肌肉之間[1,2,3 , 6,7,8,9,10, 23]。
根據 Kendall 等人提出的分類,可以根據肌肉的長度和力量來評估肌肉。 因此,例如在前凸姿勢中,腹肌、臀大肌、臀中肌後部和膕繩肌被拉長。 另一方面,腰椎的豎脊肌、腰方肌、以及髖屈肌被縮短 [3]。作者表明,長度過長的肌肉通常較弱,並且需要加強,而這些過短的肌肉通常很強壯,並且將拮抗肌保持在拉長的位置[3]。
根據我們的經驗,這種肌肉功能的描述,基於肌肉的延長或縮短以及其鬆弛〔weakness〕或力量之間的直接聯繫,通常被許多臨床醫生在計劃矯正鍛煉時分別考慮在內。 一個臨床上重要的問題仍然存在:肌肉延長是否意味著它們被證明是虛弱的,並且肌肉縮短是否與 Kendall 等人提出的分類中增加的強度相對應? 試圖通過論文中提出的肌肉的詳細分類給出答案 [9, 10]。
肌肉活動過度可伴隨肌肉拉長——膕繩肌的臨床例子
〔Muscle hyperactivity can be accompanied by muscle lengthening—the clinical example of hamstrings〕
圖 12 顯示了一個男孩的骨盆前傾增加,這意味著他的膕繩肌可能被拉長,並且〈根據 Kendall 等人的說法〉很弱。它表明,在矯正練習期間,這些肌肉應該得到加強。然而,男孩進行的兩項功能測試(長坐測試〔the long sitting test〕和膕角度測試〔the popliteal angle test〕)揭示了有趣的信息 [3, 7, 27]。
圖 13 展示了男孩進行最大主動膝關節伸展,同時保持髖關節彎曲 90°(膕角度測試〔the popliteal angle test〕)。測試表明膕繩肌靈活性降低。因此,僅考慮該測試的結果,膕繩肌必須被拉伸。
反過來,圖 14 顯示了在長坐測試〔the long sitting test〕期間,最大的軀幹向前彎曲。測試結果表明膕繩肌和軀幹的靈活性下降。
然而,坐在凳子上的軀幹屈曲(膝蓋彎曲)表明軀幹的運動範圍很好,這證實了膕繩肌的靈活性受限(圖 15)。


注意以下因素:增加的腰椎前凸,增加的骨盆前傾






上述測試顯示膕繩肌縮短(圖 13 和 14)。 然而,根據圖 12 和文獻 [3, 27] 對前凸姿勢的描述,在這種錯誤姿勢下,這些肌肉應該被拉長。 這個問題可以使用 Bergmark 和 Richardson 等人提出的肌肉分類來回答,這表明肌肉延長可能與肌肉無力無關,但可以根據其活動過度或活動不足進行分析 [9, 10] 。
考慮到臀大肌(活動不足)和膕繩肌(活動過度)之間的不平衡(在「前凸姿勢」一節中詳細描述),特定的姿勢理療不應包括旨在加強它們的膕繩肌練習(根據 Kendall 等人 [3])或拉伸(根據功能測試結果)。練習的重點應該是通過恢復穩定肌的活動來減少它們的活動,在這個例子中,包括臀大肌 [7,8,9,10]。 此外,拉長的肌肉不應簡單地加強,但應該被縮短,因此應在所謂的內部(非全部)運動範圍〔internal range of motion〕內進行鍛煉[10]。
因此,在計劃矯正練習時,不僅要驗證肌肉的長度,還要驗證它們的功能(過度活動或活動不足)。 同樣重要的是計畫練習,這基於(1)對姿勢的個體評估,尤其是當姿勢的特徵與本文提出的四種類型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匹配時,以及(2)分析她/他在一天中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特定主題的通常位置〔usual position〕的姿勢(例如,坐著、工作或學習時的姿勢、學習或愛好期間的姿勢)。
侷限性〔Limitations〕
本文的作者聚焦於身體姿勢的矢狀錯位,及其它們與肌肉系統的關係。 本文沒有討論身體姿勢與其他因素的關係:社會心理、營養狀況、結構障礙或筋膜系統。 我們沒有討論姿勢教育〈對獲得矯正練習的良好效果〉的重要作用。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身體姿勢的各種類型的非結構性矢狀位錯位,對肌肉和骨骼系統的干擾,以及身體的功能和結構狀態的長期影響。
結論〔Conclusions〕
- 在矢狀面上存在四種主要類型的非結構性身體姿勢錯位:前凸姿勢、後凸姿勢、平背姿勢和擺背姿勢。 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會擾亂肌肉骨骼系統的生理負荷,這可能導致功能障礙。
- 對於身體姿勢矢狀面錯位的個體,不僅應評估肌肉長度或力量,還應考慮它們在保持良好身體姿勢方面,與穩定或動員有關的主要功能。
- 姿勢錯位的矯正旨在恢復良好的矢狀對齊,應從詳細的臨床檢查開始,然後應用特定矯正練習,針對性恢復主要肌肉的功能。
參考〔References〕
此部分請參照原文
更新紀錄
2022/06/11 草稿編輯
2022/06/12 發布文章
2022/07/13 更新文字標記
2024/01/01 更新排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