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5>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 5.1 Layers of the Skin
索引傳送門:《解剖學和生理學2e》索引頁面
學習本節後,你將能夠:
- 辨識外皮系統的組成部分
- 描述皮膚的各層,以及每一層的功能
- 辨識並描述皮下組織和深筋膜
- 描述角質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的作用及其生命週期
- 描述黑色素細胞在皮膚色素沉澱中的作用
前言
儘管你通常不會將皮膚視為一個器官,但它實際上是由組織組成的,這些組織作為單一結構一起工作,以執行獨特且關鍵的功能。 皮膚及其附屬結構組成了外皮系統〔integumentary system〕,為身體提供全面的保護。 皮膚由多層細胞和組織組成,透過結締組織將其保持在下層結構上(圖 5.2)。 皮膚深層血管豐富〔well vascularized〕(有大量血管)。 它還具有大量的感覺神經、自律神經和交感神經纖維,確保與大腦之間的溝通。
表皮
表皮〔epidermis〕由角化的複層鱗狀上皮〔keratinized,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組成。 它由四層或五層上皮細胞組成,取決於其在體內的位置。 表皮內部沒有任何血管(即,它是無血管的〔avascular〕)。 有四層細胞的皮膚被稱為 “薄皮膚〔thin skin〕”。 從深層到淺層,這些層是基底層〔stratum basale〕、棘狀層〔stratum spinosum〕、顆粒層〔stratum granulosum〕和角質層〔stratum corneum〕。 大多數皮膚都可以歸類為薄皮膚。 “厚皮膚〔thick skin〕”只存在於手掌和腳底。 它有第五層,稱為透明層〔stratum lucidum〕,位於角質層和顆粒層之間(圖 5.3)。
除基底層〔stratum basale〕外,所有層中的細胞稱為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 角質細胞(角質形成細胞)〔keratinocytes〕是〝製造和儲存角蛋白〞的細胞。 角蛋白〔keratin〕是一種細胞內纖維蛋白,賦予頭髮、指甲和皮膚硬度和防水特性。 角質層〔stratum corneum〕中的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死亡並定期脫落,被更深層的細胞取代(圖 5.4)。
基底層
基底層〔stratum basale〕(也稱為生發層〔stratum germinativum〕)是最深的表皮層,將表皮附著在基底板〔basal lamina〕上,基底板下方是真皮層。 基底層中的細胞透過纏繞的膠原纖維(稱為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與真皮結合。 在真皮的表層部分發現了一個手指狀的突起或褶皺,稱為真皮乳頭〔dermal papilla〕(複數 = dermal papillae)。 真皮乳頭增加表皮和真皮之間的連接強度; 褶皺越大,連接越牢固(圖 5.5)。
基底層〔stratum basale〕是單層細胞,主要由基底細胞〔basal cells〕組成。 基底細胞〔basal cells〕是一種立方形幹細胞,是表皮角質細胞的前驅〔precursor〕。 所有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都是由這一單層細胞產生的,這些細胞不斷地經歷有絲分裂〔mitosis〕以產生新細胞。 當新細胞形成時,現有細胞被從表面上推離基底層。 另外兩種細胞類型被發現分散在基底層〔stratum basale〕的基底細胞〔stratum basale〕之間。 第一個是默克爾細胞〔Merkel cell〕,其功能是充當受體,並且負責刺激〝大腦感知為觸摸〞的感覺神經。 這些細胞在手和腳的表面特別豐富。 第二種是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一種產生黑色素〔melanin〕的細胞。 黑色素〔melanin〕賦予頭髮和皮膚顏色,也有助於保護表皮活細胞免受紫外線 (UV) 〔ultraviolet〕輻射損傷。
在成長中的胎兒中,指紋〔fingerprints〕在〝基底層的細胞〞與〝下方真皮層(乳頭層〔papillary layer〕)的乳頭〔papillae〕〞相遇的地方形成,從而導致手指上形成脊〔ridges〕,你將其識別為指紋。 指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且用於法醫分析,因為指紋模式不會隨著生長和老化過程而改變。
棘狀層
顧名思義,棘狀層〔stratum spinosum〕外觀呈現多刺狀,這是由於突出的細胞突起〔protruding cell processes〕透過稱為橋粒〔desmosome〕的結構將細胞連接起來。 橋粒〔desmosomes〕相互連鎖並加強細胞之間的結合。 有趣的是,該層的 “刺〔spiny〕” 性質是染色過程的產物。 未染色的表皮樣本並未表現出這種特徵性外觀。 棘狀層〔stratum spinosum〕由 8 至 10 層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組成,是基底層〔stratum basale〕細胞分裂的結果(圖 5.6)。 這層的角質細胞中,散佈著一種稱為蘭格漢細胞〔Langerhans cell〕的樹突狀細胞,它透過吞噬該層中的細菌、外來物顆粒和受損細胞來發揮巨噬細胞〔macrophage〕的作用。
棘狀層中的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開始合成角蛋白〔keratin〕並釋放斥水醣脂〔water-repelling glycolipid〕,有助於防止體內水分流失,使皮膚相對防水〔waterproof〕。 當基底層頂部產生新的角質形成細胞時,棘層的角質形成細胞被推入顆粒層。
顆粒層
由於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從狀棘層〔stratum spinosum〕推出時進一步變化,顆粒層〔stratum granulosum〕呈現顆粒狀外觀。 細胞(三到五層深)變得更平坦,細胞膜變厚,並且它們產生大量角蛋白〔keratin〕(纖維狀)和透明角質〔keratohyalin〕(在細胞內積聚為層狀顆粒),(見圖 5.5)。 這兩種蛋白質構成了顆粒層中角質細胞團〔keratinocyte mass〕的大部分,並賦予該層顆粒狀外觀。 隨著細胞死亡,細胞核和其他細胞器解體,留下角蛋白、透明角質和細胞膜,形成透明層〔stratum lucidum〕、角質層〔stratum corneum〕以及頭髮和指甲的附屬結構。
透明層
透明層〔stratum lucidum〕是表皮的光滑、看似半透明的層,位於顆粒層上方和角質層下方。 這種薄薄的細胞層只存在於手掌、腳底和手指的厚皮膚中。 組成透明層的角質細胞死亡且扁平(見圖5.5)。 這些細胞密集地含有角母蛋白〔eleidin〕,一種來自透明角質〔keratohyalin〕的透明蛋白〔clear protein〕,使這些細胞具有透明〔transparent〕(即清晰〔transparent〕)的外觀。
角質層
角質層〔stratum corneum〕是表皮的最表層,並且是暴露於外界環境的層(見圖5.5)。 此層細胞的角化〔keratinization〕(也稱為角質化〔cornification〕)增加,因此得名。 角質層通常有 15 至 30 層細胞。 這種乾燥的死層〔dry, dead layer〕有助於防止微生物的滲透和下層組織的脫水,並為更脆弱的下層提供防止磨損的機械保護。 此層中的細胞定期地脫落〔shed〕,並被從顆粒層(或手掌和腳底的透明層)推上來的細胞所取代。 整個層在大約 4 週的時間內更換。整容手術〔cosmetic procedures〕(例如:微晶磨皮〔microdermabrasion〕)有助於去除一些乾燥的上層皮膚,旨在保持皮膚看起來 “新鮮〔fresh〕” 和健康。
真皮
真皮〔dermis〕可能被認為是外皮系統的 “核心〔core〕”(derma- = “皮膚〔skin〕”),與表皮(epi- = “上方〔upon〕” 或 “上方〔over〕” )和皮下組織(hypo- = “下方〔below〕” )不同。 它包含血管和淋巴管、神經和其他結構,例如毛囊和汗腺。 真皮由兩層結締組織組成,構成由纖維母細胞產生的〝彈性蛋白和膠原纖維互連的網狀結構〞(圖 5.7)。
乳頭層
乳頭層〔papillary layer〕由疏鬆的蜂窩結締組織組成,這意味著該層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纖維形成疏鬆的網狀結構〔loose mesh〕。 真皮的表層伸入表皮的基底層〔stratum basale〕,形成手指狀真皮乳頭〔finger-like dermal papillae〕(見圖 5.7)。 乳頭層內有纖維母細胞、少量脂肪細胞〔fat cells〕(脂肪細胞〔adipocytes〕)及豐富的小血管。 此外,乳頭層含有吞噬細胞〔phagocytes〕、防禦細胞〔defensive cells〕,有助於對抗細菌或其他破壞皮膚的感染。 該層還包含毛細淋巴管、神經纖維和稱為邁斯納小體〔Meissner corpuscles〕的觸覺感受器。
網狀層
乳頭層下方是較厚的網狀層〔reticular layer〕,由緻密、不規則的結締組織組成。 這層血管豐富〔well vascularized〕,具有豐富的感覺和交感神經供應。 由於纖維的緊密網狀結構,網狀層呈現網狀〔reticulated〕(網狀〔net-like〕)。 彈性纖維為皮膚提供一定的彈性,使皮膚能夠運動。 膠原纖維提供結構和拉伸強度,膠原纖維股〔strands of collagen〕延伸到乳頭層和皮下組織。 此外,膠原蛋白還能結合水份,保持肌膚水分。 膠原蛋白注射和 A酸乳霜〔Retin-A〕分別透過〝外部引入膠原蛋白〞或〝刺激血液流動和真皮修復〞來幫助恢復皮膚彈性。
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hypodermis〕(也稱為皮下層〔subcutaneous layer〕或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是真皮正下方的一層,用於將〝皮膚〞與〝骨骼和肌肉的下層筋膜(纖維組織〔fibrous tissue〕)〞連接起來。 嚴格來說,它不是皮膚的一部分,儘管皮下組織和真皮之間的邊界可能很難區分。 皮下組織由血管豐富、疏鬆、網狀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組成,其功能是脂肪儲存的一種方式,並為外皮〔integument〕提供絕緣和緩衝作用。
脂質儲存
當人們試圖控制體重時,皮下組織是大多數脂肪的所在地。 皮下組織中的脂肪組織〔adipose tissue〕,由稱為脂肪細胞〔adipocytes〕的脂肪儲存細胞組成。 這些儲存的脂肪可以作為能量儲備,隔離身體以防止熱量流失,並作為緩衝墊以保護下層結構免受創傷。
脂肪在皮下沉積和積聚的位置取決於激素(睪固酮〔testosterone〕、雌激素〔estrogen〕、胰島素〔insulin〕、升糖素〔glucagon〕、瘦素〔leptin〕等)以及遺傳因素。 隨著我們身體的成熟和老化,脂肪分佈會改變。 與女性(胸部、髖部、大腿和臀部)相比,男性傾向於在不同部位(頸部、手臂、下背部和腹部)累積脂肪。 身體質量指數 (BMI) 通常被用作脂肪的衡量標準,儘管該衡量標準實際上是從體重(質量)與身高進行比較的數學公式得出的。 因此,對於身體極其健康的人來說,其作為健康指標的準確性可能會受到質疑。
許多動物都有一種將多餘熱量儲存為脂肪的模式,以便在食物不易獲得時使用。 在許多已開發國家,運動不足加上高熱量食物的容易取得和消費,導致許多人出現不必要的脂肪組織累積。 儘管過量脂肪的周期性累積可能為我們的祖先提供了進化優勢,他們經歷了不可預測的飢荒,但現在它已成為慢性並被認為是主要的健康威脅。 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人口中超重和/或臨床肥胖的比例令人痛苦。 這不僅對受影響的個人來說是一個問題,而且對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也產生了嚴重影響。 生活方式的改變,特別是飲食和鍛煉,是控制體內脂肪堆積的最佳方法,尤其是當其達到增加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的水平時。
色素沉著
皮膚的顏色受到多種色素的影響,包括黑色素〔melanin〕、胡蘿蔔素〔carotene〕和血紅素〔hemoglobin〕。 回想一下,黑色素是由稱為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s〕的細胞產生的,這些細胞分散在表皮的基底層〔stratum basale〕。 黑色素透過稱為黑素體〔melanosome〕的細胞囊泡轉移到角質細胞(圖 5.8)。
黑色素有兩種主要形式。 真黑素〔eumelanin〕呈黑色和棕色,而褐黑素〔pheomelanin〕呈紅色。 深色皮膚的人比淺色皮膚的人產生更多的黑色素。 〝暴露於太陽的紫外線〞或〝曬黑沙龍〔tanning salon〕〞會導致黑色素在角質細胞中產生和積聚,因為陽光暴露會刺激角質細胞分泌刺激黑色素細胞〔keratinocytes〕的化學物質。 角質細胞中黑色素的累積導致皮膚變黑或曬黑。 黑色素累積的增加可以保護表皮細胞的 DNA 免受紫外線損傷和葉酸的分解,而葉酸〔folic acid〕是我們健康和福祉所必需的營養素。 相反,過多的黑色素會干擾維生素 D 的產生,而維生素 D 是參與鈣吸收的重要營養素。 因此,我們皮膚中黑色素的含量取決於〝可用陽光和葉酸破壞〞以及〝紫外線輻射防護和維生素 D 生成〞之間的平衡。
初次暴露於陽光後,黑色素合成需要大約 10 天才能達到峰值,這就是為什麼淺膚色的人最初容易遭受表皮曬傷的原因。 深色皮膚的人也可能曬傷,但比淺色皮膚的人受到更多保護。 黑素體〔melanosomes〕是一種臨時結構,最終會因與溶酶體〔lysosomes〕融合而被破壞。 這一事實,加上角質層中充滿黑色素的角質細胞脫落,使得曬黑變得短暫。
過多的陽光暴露最終會因皮膚細胞結構的破壞而導致皺紋,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足夠的 DNA 損傷,從而導致皮膚癌。 當皮膚中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s〕不規則堆積時,就會出現雀斑〔freckles〕。 痣〔moles〕是較大的黑色素細胞團,雖然大多數是良性的,但應監測它們是否有可能表明存在癌症的變化(圖 5.9)。
外皮系統
臨床醫生首先看到的是皮膚,因此皮膚檢查應該是〝任何徹底身體檢查〞的一部分。 大多數皮膚疾病相對良性,但包括黑色素瘤在內的少數皮膚病如果不治療可能致命。 白化症〔albinism〕和白斑症〔vitiligo〕等一些更明顯的疾病,會影響皮膚及其附屬器官的外觀。 雖然兩者都不致命,但很難說它們是良性的,至少對受此折磨的人來說是如此。
白化症〔albinism〕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會影響(完全或部分)皮膚、頭髮和眼睛的顏色。 此缺陷主要是由於黑素細胞〔melanocytes〕無法產生黑色素〔melanin〕。 由於皮膚和頭髮中缺乏黑色素,白化症患者往往顯得白色或非常蒼白。 回想一下,黑色素有助於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輻射〞的有害影響。 白化病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紫外線輻射保護,因為他們更容易曬傷和皮膚癌。 他們也往往對光線更敏感,並且由於視網膜壁〔retinal wall〕缺乏色素沉著〔pigmentation〕而存在視力問題。 這種疾病的治療通常涉及解決症狀,例如限制皮膚和眼睛的紫外線暴露。 在白斑症〔vitiligo〕中,某些區域的黑色素細胞失去產生黑色素的能力,可能是由於自體免疫反應。 這會導致斑塊〔patches〕顏色遺失(圖 5.10)。 白化病和白斑症都不會直接影響個人的壽命。
膚色外觀的其他變化可能表示與其他身體系統相關的疾病。 肝臟疾病或肝癌會導致〝膽汁〞和〝黃色色素膽紅素〔yellow pigment bilirubin〕〞積聚,導致皮膚呈現黃色或黃疸〔jaundiced〕(jaune 是法語中“黃色〔yellow〕”的意思)。 腦下垂體腫瘤會導致分泌大量黑色素細胞刺激激素(MSH)〔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進而導致皮膚變黑。 同樣,艾迪森氏〔Addison’s disease〕會刺激過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釋放,使皮膚呈現深古銅色。 氧合〔oxygenation〕突然下降會影響膚色,導致皮膚最初變成灰白色〔ashen〕(白色〔white〕)。 隨著氧氣水平的長期降低,深紅色的去氧血紅蛋白〔deoxyhemoglobin〕在血液中占主導地位,使皮膚呈現藍色,這種情況被稱為紫紺〔cyanosis〕(kyanos 是希臘語 “藍色〔blue〕” 的意思)。 當氧氣供應受到限制時,例如當有人因氣喘或心臟病而呼吸困難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然而,在這些情況下,對膚色的影響與皮膚色素沉著無關。
更新紀錄
2023/10/15 發佈本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