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肌肉組織和運動|第4章 有機體的組織層次 4.4《解剖學與生理學 2e》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3年10月05日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4> The Tissue Level of Organization  — 4.4 Muscle Tissue and Motion
索引傳送門:《解剖學和生理學2e》索引頁面

章節目標

學習本節後,你將能夠:

  • 辨識三種類型的肌肉組織
  • 比較和對比每種肌肉組織類型的功能
  • 解釋肌肉組織如何實現運動

內容

肌肉組織的特徵是〝允許運動〞。 肌肉細胞具有〝興奮性〞; 他們對刺激做出反應。 它們具有〝收縮性〞,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縮短並產生拉力。 當連接在兩個可移動物體(即骨頭)之間時,肌肉的收縮會導致骨頭移動。 有些肌肉運動是隨意的〔voluntary〕,這意味著它受到有意識的控制。 例如,一個人決定打開一本書,並閱讀有關解剖學的章節。 其他運動是不隨意的〔involuntary〕,這意味著它們不受意識控制,例如瞳孔在強光下收縮。 肌肉組織依結構和功能分為三類:骨骼肌〔skeletal〕心肌〔cardiac〕平滑肌〔smooth〕(表4.2)。

組織組織學功能位置
骨骼肌長圓柱形纖維、有條紋、許多位於周圍的細胞核隨意運動、產生熱量、保護器官附著在骨頭上和身體入口點周圍(例如嘴巴、肛門)
心肌短、​​分枝、條紋、單中央核收縮去幫補血液心臟
平滑肌短、紡錘形、無明顯條紋、每條纖維單個核不隨意運動、移動食物、不隨意控制呼吸、移動分泌物、透過收縮調節動脈中的血液流動主要器官和通道的壁
表4.2
肌肉組織類型的結構與特性比較

骨骼肌〔skeletal muscle〕附著在骨頭上,它的收縮使身體的運動〔locomotion〕、臉部表情、姿勢和其他隨意運動成為可能。 你身體質量的百分之四十由骨骼肌組成。 骨骼肌收縮時產生熱量作為副產品,因而參與熱的體內平衡〔thermal homeostasis〕。 顫抖〔shivering〕是骨骼肌對〝低於正常體溫的感知〞所做出的不隨意收縮。 肌肉細胞〔muscle cell〕(或肌肉細胞〔myocyte〕)是由中胚層的肌母細胞〔myoblasts〕發育而來。 肌肉細胞及其數量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保持相對恆定。 骨骼肌組織排列成束,周圍有結締組織。 在光學顯微鏡下,肌肉細胞呈現條紋狀,沿著細胞膜擠壓著許多細胞核。 條紋〔striation〕是由於〝收縮蛋白〔contractile proteins〕肌動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myosin〕〞以及〝將收縮蛋白耦合到〔couple〕結締組織的結構蛋白〔structural proteins〕〞的規則交替所致。 由於許多肌母細胞會融合形成每條長肌纖維,所以這些細胞具有多個細胞核。

心肌〔cardiac muscle〕形成心臟的收縮壁。 心肌細胞〔cells of cardiac muscle〕(稱為心肌細胞〔cardiomyocytes〕)在顯微鏡下也會呈現條紋狀。 與骨骼肌纖維不同,心肌細胞是單細胞,通常具有單一位於中心的細胞核。 心肌細胞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它們在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內在節律〔intrinsic rhythms〕收縮〞。 心肌細胞透過稱為間盤〔intercalated discs〕的特殊細胞連接相互附著。 間盤具有錨定連接〔anchoring junctions〕和間隙連接〔gap junctions〕。 附著的細胞形成長的、分支的心肌纖維,本質上是機械性和電化學性合胞體〔syncytium〕,允許細胞能同步其行為。 心肌將血液幫補入全身,並受到不隨意的控制。 在心週期〔cardiac cycle〕的動態壓力變化中,附著連接〔attachment junctions〕將相鄰細胞保持在一起。

平滑肌〔smooth muscle〕組織收縮負責內臟器官的不隨意運動。 它構成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以及氣道和動脈的收縮部分。 每個細胞呈紡錘形,具有單一細胞核,沒有可見的條紋(圖 4.18)。

圖 4.18 肌肉組織
(a) 骨骼肌細胞的周圍有明顯的條紋和細胞核。 (b) 平滑肌細胞具有單一細胞核且沒有可見的條紋。 (c) 心肌細胞呈橫紋且具有單一細胞核。 (顯微照片由密西根大學醫學院董事會提供 © 2012)

更新紀錄

2023/10/05 發佈本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喔!

讓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吧!
  • Copied the URL !
  • Copied the URL !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