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什麼是心理學?|第1章 心理學概論 1.1《心理學 2e》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3年9月21日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Psych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 What Is Psychology?
索引傳送門:《心理學2e》索引頁面

章節目標

學習本章後,你將能夠:

  • 定義心理學
  • 了解心理學教育的優點

什麼是創造力? 什麼是偏見和歧視? 什麼是意識? 心理學領域探索諸如此類的問題。 心理學〔psychology〕是指對心智〔mind〕和行為的科學研究。 心理學家使用科學方法來獲取知識。 為了應用科學方法,研究人員對某件事如何或為何發生的問題會提出一個嘗試性的解釋,稱為假設〔hypothesis〕,來解釋該現象。 假設應該符合科學理論的背景,科學理論是對自然世界某些方面的廣泛解釋或一組解釋,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始終得到證據的支持。 理論是我們對自然世界那部分的最好理解。 然後研究人員進行觀察或進行實驗來檢驗假設的有效性。 然後,這些結果將在研究會議上發表或展示,以便其他人可以復製或借鑒這些結果。

科學家測試可感知〔perceivable〕和可測量〔measurable〕的東西。 例如,鳥兒因為快樂而唱歌的假設就不是一個可以檢驗的假設,因為我們無法測量鳥兒的快樂程度。 我們必須提出一個不同的問題,也許是關於鳥的大腦狀態,因為這是可以測量的。 然而,我們可以詢問個人他們是否因為高興而唱歌,因為他們能夠告訴我們。 因此,心理科學是經驗性的,基於可測量的數據。

一般來說,科學只涉及物質和能量,也就是那些可以測量的東西,它不能得出關於價值和道德的知識。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心智的科學理解如此有限的原因之一,因為思想,至少在我們體驗到它們時,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 科學方法也是經驗主義〔empiricism〕的一種形式。 獲取知識的經驗方法〔empirical method〕是基於觀察(包括實驗)的方法,而不是僅基於邏輯論證〔logical argument〕或先前權威〔previous authorities〕形式的方法。

直到 1800 年代末,心理學才被接受為獨立的學科〔academic discipline〕。 在此之前,心智的運作是在哲學的支持〔auspices〕下被考慮的。 鑑於任何行為本質上都是生物學的,心理學的某些領域呈現出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某些面向。 沒有任何生物有機體〔biological organism〕是孤立存在的,我們的行為受到我們與他人互動的影響。 因此,心理學也是一門社會科學。

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

通常,學生學習第一門心理學課程是因為他們有興趣幫助他人,並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以及為什麼這樣做。 有時,學生學習心理學課程是因為它可以滿足普通教育要求,或者是護理或醫學預科等學習課程所需的。 這些學生中的許多人對這個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於他們繼續將心理學作為他們的專業。 因此,心理學成為美國大學校園中最受歡迎的專業之一(Johnson & Lubin,2011)。 許多知名人士都是心理學專業的。 這份名單上的幾位名人包括 Facebook 的創始人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電視名人和政治諷刺作家喬恩·史都華〈Jon Stewart〉 、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和電影製片人韋斯·克萊文〈Wes Craven〉(Halonen,2011)。 美國授予的所有學士學位中約有 6% 屬於心理學學科(美國教育部,2016 年)。

出於多種原因,心理學教育很有價值。 心理學學生磨練批判性思考能力,並接受科學方法所使用的訓練。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是對信息的一系列技能的積極應用,以理解和評估該信息。 在充滿相互競爭“事實〔facts〕”的世界中,信息評估(評估其可靠性和有用性)是一項重要技能,其中許多事實都具有誤導性。 例如,批判性思考涉及保持懷疑、認識內在偏見、利用邏輯思考、提出適當的問題和進行觀察。 心理學學生還可以在大學課程〔undergraduate coursework〕期間培養更好的溝通技巧(美國心理學會,2011)。 這些因素共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並使學生能夠批判性地評估他們遇到的各種信息來源。

除了這些廣泛的技能之外,心理學學生也開始了解影響一個人行為的複雜因素。 他們欣賞我們的生物學、我們的環境和我們的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決定了「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將如何行為」。 它們學習指導我們如何思考和行為的基本原則,並認識到個人和文化邊界之間存在的巨大多樣性(美國心理學會,2011)。


更新紀錄

2023/09/21 發佈本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喔!

讓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吧!
  • Copied the URL !
  • Copied the URL !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