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動作的發展
從出生到爬行、站立、行走等(對抗重力)動作的過程中,人體經歷了一系列的動作控制發展。這涉及神經的成熟和中樞神經系統更高層次的發展(在大腦中段和大腦皮層)。
例如,尋根反射 [Rooting reflex] 、正支持反應 [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s] 、張力迷路反射 [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等等。

複雜的相互作用
兒時動作發展過程與成人的日常動作,會與個人認知、動作任務和環境之間發生相互作用,使每個人形成獨特的動作模式。
例如,若學習走路的過程中,過早地使用學步車。這可能會使一些平衡的反射機制出現缺陷,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逐漸單一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的獨特動作模式會使動作單一化。這使身體往容易活動的地方反覆活動。
例如,腳背緊(踝關節蹠屈困難)的人,會盡可能避免跪坐,因為這會讓他產生難受感。但如果漸進的擴展蹠屈活動度,漸漸就能跪坐而不會感到難受,反而會有放鬆的感覺。
無意識動作模式
若動作模式存在缺陷,會使某些局部軟組織出現反覆的機械性壓縮或牽拉,隨時間推遲而產生勞損。當身體的補償機制超過可承受的範圍,痠痛等症狀就會做為身體的警報而出現。
當疼痛反覆出現
我們很容易將這種動作模式缺陷而導致的疼痛歸因於某個事件,例如:跌倒等。所以如果疼痛反覆出現或已經形成慢性疼痛,我們需要意識到這個可能性,進而釋放組織所受到的壓縮力或牽拉力。
更新紀錄
2023/06/30 發佈本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