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其他意識狀態|第4章 意識狀態 4.6《心理學 2e》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3年12月18日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Psych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4>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 4.6 Other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索引傳送門:《心理學2e》索引頁面

章節目標

學習本章後,你將能夠:

  • 催眠與冥想的定義
  • 了解催眠與冥想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目錄

前言

當我們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狀態時,我們的意識狀態會改變。 我們也透過使用各種精神活性藥物來改變我們的意識。 最後一節將把催眠和冥想狀態視為〝某些人經歷的意識狀態改變〞的額外例子。

催眠

催眠〔hypnosis〕是一種極度自我關注和注意力的狀態,其中對外部刺激給予最少的關注。 在治療環境中,臨床醫生可能會使用放鬆和暗示來嘗試改變患者的想法和感知。 催眠也被用來提取據信深埋在某人記憶中的信息。 對於那些特別願意接受暗示力量的人來說,催眠可以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技術,並且大腦成像研究已經證明催眠狀態與大腦功能的整體變化相關(Del Casale et al., 2012; Guldenmund, Vanhaudenhuyse, Boly, Laureys, & Soddu, 2012)。

從歷史上看,由於大眾媒體和娛樂中對催眠的描繪,催眠一直受到一些懷疑(圖 4.20)。 因此,區分催眠〝作為一種基於經驗的治療方法〞和〝作為一種娛樂形式〞是很重要的。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接受催眠的人通常對催眠經驗有清晰的記憶,並且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 雖然催眠可能有助於增強記憶或技能,但這種增強本質上是非常有限的(Raz,2011)。

圖4.20
對催眠的流行描繪導致了一些廣泛存在的誤解。

催眠師到底是如何讓參與者進入催眠狀態的呢? 雖然存在差異,但有四個部分在〝使人們進入與催眠相關的受暗示狀態〞方面似乎是一致的(國家研究委員會,1994)。 這些組件包括:

  • 引導參與者專注於一件事,例如催眠師的話或滴答作響的手錶。
  • 讓參與者感到舒適,並引導他們放鬆並昏昏欲睡。
  • 參與者被告知要對催眠過程持開放態度,相信催眠師並放手。
  • 鼓勵參與者發揮他們的想像。

這些步驟有利於〝對催眠的高度暗示性〞持開放態度。

人們被催眠的能力各不相同,但對現有研究的回顧表明,大多數人至少具有中等程度的可催眠能力(Kihlstrom,2013)。 催眠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可用於多種治療目的,並且已被證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對疼痛管理、抑鬱和焦慮治療、戒菸和減肥有效(Alladin, 2012; Elkins, Johnson, & Fisher, 2012; Golden, 2012; Montgomery, Schnur, & Kravits, 2012)。

催眠是如何運作的? 有兩種理論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一種理論將催眠視為〝解離〞,另一種理論則將其視為〝社會角色的表現〞。 根據解離觀點,催眠實際上是一種意識的解離狀態,很像我們之前的例子,你可能開車去上班,但你對駕駛的過程只有最低限度的覺察,因為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別處。 這個理論得到了歐內斯特·希爾加德〈Ernest Hilgard〉對催眠和疼痛的研究的支持。 在 Hilgard 的實驗中,他誘導參與者進入催眠狀態,並將他們的手臂放入冰水中。 參與者被告知他們不會感到疼痛,但如果感到疼痛,他們可以按下按鈕; 雖然他們報告說沒有感到疼痛,但實際上他們確實按下了按鈕,這表明在催眠狀態下意識的解離(Hilgard & Hilgard,1994)。

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釋催眠,催眠的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處於催眠狀態的人正在扮演被催眠者的社會角色〞。 正如你在研究社會角色時將了解的那樣,人們的行為可能會受到〝他們在特定情況下應如何行動的期望〞的影響。 有些人認為催眠者的行為不是意識狀態的改變或解離,而是他們履行了社會對該角色的期望(Coe,2009;Coe&Sarbin,1966)。

冥想

冥想〔meditation〕是〝專注於單一目標(例如呼吸或重複的聲音)以增強對當下時刻的覺察〞的行為。 雖然催眠通常是透過治療師和被治療者的互動來實現的,但個人也可以單獨進行冥想。 然而,希望學習冥想的人通常會接受一些達到冥想狀態的技術訓練。

儘管使用的技巧有很多種,但所有冥想的核心特徵都是清理心智,以達到放鬆覺察和專注的狀態(Chen et al., 2013; Lang et al., 2012)。 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最近變得流行。 在正念冥想的變體中,冥想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內部過程或外部物體(Zeidan, Grant, Brown, McHaffie, & Coghill, 2012)。

冥想技巧起源於宗教實踐(圖 4.21),但它們的使用在替代醫學從業者中越來越受歡迎。 研究表明,冥想可能有助於降低血壓,並且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冥想可以與更傳統的治療方法結合使用,以作為控制高血壓的一種方法,儘管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提出建議(Brook et al., 2013)。 與催眠一樣,冥想在壓力管理、睡眠品質(Caldwell, Harrison, Adams, Quin, & Greeson, 2010)、情緒和焦慮障礙治療(Chen et al., 2013; Freeman et al., 2010; Vøllestad, Nielsen, & Nielsen, 2012)以及疼痛管理(Reiner, Tibi, & Lipsitz, 2013)方面也顯示出前景。

圖4.21
(a) 這是一尊正在冥想的佛陀雕像,代表了冥想發揮作用的眾多宗教傳統之一。 (b) 練習冥想的人可能會體驗到另一種意識狀態。 (credit a:Jim Epler 作品的修改;credit b:Caleb Roenigk 作品的修改)

更新紀錄

2023/12/18 發佈本文

下一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喔!

讓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吧!
  • Copied the URL !
  • Copied the URL !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