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骨盆帶和骨盆|第8章 附肢骨骼 8.3《解剖學與生理學 2e》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3年12月07日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8> The Appendicular Skeleton — 8.3 The Pelvic Girdle and Pelvis
索引傳送門:《解剖學和生理學2e》索引頁面

章節目標

學習本節後,你將能夠:

  • 定義骨盆帶,並且描述骨盆的骨頭和韌帶
  • 解釋髖骨的三個區域,並且識別它們的骨標誌
  • 描述骨盆的開孔,以及大骨盆和小骨盆的邊界
目錄

前言

骨盆帶〔pelvic girdle〕(髖帶〔hip girdle〕)由單一骨頭,即髖骨〔hip bone〕或髖骨〔coxal bone〕(coxal =“臀部”)形成,作為每個下肢的附著點。 反過來,每塊髖骨〝透過其與脊柱薦骨的連接〞牢固地連接到軸向骨骼。 左右髖骨也向前匯聚以相互附著。 骨盆〔pelvis〕是由〝兩塊髖骨〞、〝薦骨〞和〝附著在薦骨下方的尾骨〞所形成的整個結構(圖 8.12)。

與肩帶的骨頭具有高度活動性(可以增強上肢的活動範圍)不同,骨盆的骨頭彼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基本上不動的承重結構。 這對於穩定性很重要,因為當一下肢不承重時,它使身體的重量能夠輕鬆地從脊柱橫向轉移,通過骨盆帶和髖關節,轉移到另一下肢。 因此,骨盆的不動性為上身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因為它位於可動的下肢之上。

圖 8.12 骨盆
骨盆帶由單一髖骨形成。 髖骨透過與薦骨的鉸接,將下肢連接到中軸骨骼。 左右髖骨,加上薦骨和尾骨,共同形成骨盆。

髖骨

髖骨〔hip bone〕或髖骨〔coxal bone〕形成骨盆的骨盆帶部分。 成對的髖骨是大而彎曲的骨頭,其形成骨盆的側面和前面。 每塊成人髖骨均由三塊獨立的骨頭組成,這些骨頭在青少年後期融合在一起。 這些骨頭成分是髂骨〔ilium〕、坐骨〔ischium〕和恥骨〔pubis〕(圖 8.13)。 這些名稱被保留,並且用於定義成人髖骨的三個區域。

圖 8.13 髖骨
成人髖骨由三個區域組成。 髂骨形成大扇形的上部〔superior portion〕,坐骨形成後下部〔posteroinferior portion〕,恥骨形成前內側部分〔anteromedial portion〕。

髂骨〔ilium〕是扇狀的上部區域〔superior region〕,形成髖骨的最大部分。 它在基本上不可動的薦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處,與薦骨牢固地結合在一起(見圖 8.12)。 坐骨〔ischium〕形成每個髖骨的後下方區域〔posteroinferior region〕。 坐著時,它可以支撐身體。 恥骨〔pubis〕形成髖骨的前部〔anterior portion〕。 恥骨向內側彎曲,在稱為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的特殊關節處,與對側髖骨的恥骨相連。

髂骨

當你將手放在腰上時,你可以沿著你的腰線感覺到髂骨的拱形上緣(見圖8.13)。 髂骨的彎曲上緣就是髂嵴〔iliac crest〕。 髂嵴的圓形前部末端是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你可以在你的前外側髖部〔anterolateral hip〕感覺到這個重要的骨性標誌。 髂前上棘下方有一個圓形隆凸,稱為髂前下棘〔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這兩個髂棘都是大腿肌肉的附著點。 後面,髂嵴向下彎曲,終止於髂後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肌肉和韌帶圍繞但不覆蓋這個骨標誌,因此有時會在下背部產生一個凹陷,被視為“腰窩〔dimple〕”。 更下方的是髂後下棘〔pos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它位於稱為髂骨的耳狀面〔auricular surface of the ilium〕的大而粗糙區域的下端。 髂骨的耳狀面與薦骨的耳狀面鉸接,以形成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 髂後上棘和後下棘均可作為〝肌肉〞和〝支撐薦髂關節的非常堅固韌帶〞的附著點。

位於上髂骨前內側(內)〔anteromedial (internal)〕表面的淺凹陷稱為髂窩〔iliac fossa〕。 此空間的下緣由髂骨的弓狀線〔arcuate line of the ilium〕形成,嵴由髂骨上部和下部之間的曲率的顯著變化形成。 位於較低髂骨後緣的大的倒U形凹痕稱為坐骨大切跡〔greater sciatic notch〕

坐骨

坐骨形成髖骨的後外側部分〔posterolateral portion〕(見圖 8.13)。 下坐骨大而粗糙的區域是坐骨結節〔ischial tuberosity〕。 它作為大腿後部肌肉的附著點,並且在坐著時也承載身體的重量。 如果你在椅子上擺動骨盆,你可以感覺到坐骨結節。 從坐骨結節向上和向前突出的是一段狹窄的骨,稱為坐骨支〔ischial ramus〕。 坐骨結節上方稍彎曲的坐骨後緣是坐骨小切跡〔lesser sciatic notch〕。 分隔坐骨小切跡和坐骨大切跡的骨突出是坐骨棘〔ischial spine〕

恥骨

恥骨形成髖骨的前部(見圖 8.13)。 恥骨內側增大的部分是恥骨體〔pubic body〕。 位於恥骨體上方的是一個小腫塊,稱為恥骨結節〔pubic tubercle〕恥骨上支〔superior pubic ramus〕是從恥骨體橫向延伸至髂骨的節段。 沿著恥骨上支上緣延伸的狹窄脊是恥骨的恥骨線〔pectineal line〕

恥骨體透過恥骨聯合與對側髖骨的恥骨體相連。 從恥骨體向下和橫向延伸的是恥骨下支〔inferior pubic ramus〕恥骨弓〔pubic arch〕是由恥骨聯合、鄰近恥骨的體部和恥骨下支形成的骨結構。 恥骨下支向下延伸連接坐骨支。 這些一起形成單一坐骨恥骨支〔ischiopubic ramus〕,從恥骨體延伸到坐骨結節。 兩側坐骨恥骨支在恥骨聯合處匯合而成的倒V形,稱為恥骨下角〔subpubic angle〕

骨盆

骨盆由四塊骨頭組成:左右髖骨、薦骨和尾骨(見圖8.12)。 骨盆有幾個重要的功能。 它主要的作用是坐著時支撐上半身的重量,以及站立時將重量轉移到下肢。 它作為軀幹和下肢肌肉的附著點,也保護骨盆內部器官。 當以解剖位置站立時,骨盆向前傾斜。 在這個位置,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位於同一垂直平面,薦骨的前(內)表面面向前和向下。

每塊髖骨的三個區域,即髂骨、恥骨和坐骨,在中心匯聚形成一個深的杯形腔,稱為髖臼〔acetabulum〕。 它位於髖骨的外側,是髖關節的一部分。 坐骨和恥骨之間的前下髖骨的大開孔是閉孔〔obturator foramen〕。 該空間主要由一層結締組織填充,用於在其內部和外部表面附著肌肉。

幾根韌帶將骨盆的骨頭連接起來(圖 8.14)。 基本上不可動的骶髂關節,由一對堅固韌帶支撐,該韌帶連接在髖骨的薦骨和髂骨部分之間。 它們是關節前側的薦髂韌帶〔anterior sacroiliac ligament〕和後側的薦髂韌帶〔posterior sacroiliac ligament〕。 橫跨薦骨和髖骨的還有兩條額外的韌帶。 薦棘韌帶〔sacrospinous ligament〕從薦骨延伸至坐骨棘,薦結節韌帶〔sacrotuberous ligament〕從薦骨延伸至坐骨結節。 這些韌帶有助於支撐和固定薦骨,因為它承載著身體的重量。

圖 8.14 骨盆的韌帶
薦髂後韌帶支撐薦髂關節。 薦棘韌帶跨越薦骨至坐骨棘,薦結節韌帶跨越薦骨至坐骨結節。 薦棘韌帶和薦結節韌帶有助於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的形成。

薦棘韌帶和薦結節韌帶也有助於確定在骨盆後外側的兩個開孔,下肢的肌肉、神經和血管會從這兩個開口退出。 上開孔是坐骨大孔〔greater sciatic foramen〕。 這個大開口是由髖骨的坐骨大切跡、薦骨和薦棘韌帶形成的。 更小、更靠下的坐骨小孔〔 lesser sciatic foramen〕由髖骨的坐骨小切跡以及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形成。

骨盆圍成的空間被分為兩個區域(圖8.15)。 寬闊的上部區域由〝上髖骨的大扇形部分〞橫向定義,稱為大骨盆〔greater pelvis〕(大骨盆腔;假骨盆)。 這個廣闊的區域被小腸和大腸的部分佔據,並且由於它與腹腔的聯繫更緊密,因此有時被稱為假骨盆。 再往下,小骨盆〔lesser pelvis〕(小骨盆腔;真骨盆)狹窄的圓形空間包含膀胱和其他骨盆器官,因此也稱為真骨盆。 骨盆緣〔pelvic brim〕(也稱為骨盆入口〔pelvic inlet〕)形成小骨盆的上緣,將其與大骨盆分開。 骨盆緣由〝前面的恥骨聯合上緣和後面的恥骨恥骨線、髂骨弓形線以及骶岬(上薦骨的前緣)形成的線〞所定義。 小骨盆腔的下限稱為骨盆出口〔pelvic outlet〕。 這個大開孔〝由前面的恥骨聯合下緣和後面的坐恥骨支、坐骨結節、薦結節韌帶和尾骨下尖〞所定義。 由於骨盆前傾,小骨盆也成角度,使其呈現前上(骨盆入口)到後下(骨盆出口)的取向。

圖 8.15 男性和女性骨盆
女性骨盆適合分娩,與男性骨盆相比,女性骨盆較寬,恥骨下角較大,骨盆緣較圓,小骨盆腔較寬較淺。

女性和男性骨盆的比較

成年女性和男性骨盆之間的差異,與功能和身體尺寸有關。 一般來說,男性骨盆的骨頭較厚且較重,適合支撐男性較重的體格和較強壯的肌肉。 男性髖骨的坐骨大切跡比女性的坐骨大切跡更窄、更深。 由於女性骨盆適合分娩,因此比男性骨盆更寬,髂前上棘之間的距離就證明了這一點(見圖8.15)。 女性的坐骨結節也相距較遠,這增加了骨盆出口的尺寸。 由於骨盆寬度增加,女性的恥骨下角(大於 80 度)比男性的恥骨下角(小於 70 度)更大。 女性薦骨較寬、較短、彎曲度較小,骶骨岬向骨盆腔的突出程度也較小,因此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骨盆入口(骨盆緣)呈現較圓形或橢圓形。 女性的小骨盆腔也比〝男性的更窄、更深且逐漸變細的小骨盆〞更寬、更淺。 由於女性和男性髖骨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這是身體中可以最準確地確定性別的一塊骨頭。 表 8.1 概述了女性和男性骨盆之間的一般差異。

女性骨盆男性骨盆
骨盆重量骨盆的骨頭更輕和更薄骨盆的骨頭更厚和更重
骨盆入口形狀骨盆入口呈圓形或橢圓形骨盆入口呈心形
小骨盆腔形狀小骨盆腔更短和更寬小骨盆腔較長和較窄
恥骨下角恥骨下角大於80度恥骨下角小於70度
骨盆出口形狀骨盆出口呈圓形且較大骨盆出口較小
表 8.1
女性與男性骨盆差異的概述
職業聯繫

法醫病理學與法醫人類學

法醫病理學家〔forensic pathologist〕(也稱為法醫〔medical examiner〕)是受過醫學訓練的醫生,接受過病理學方面的專門培訓,負責檢查死者的屍體以確定死因。 法醫病理學家運用對疾病和毒素、血液和 DNA 分析、槍支和彈道學以及其他因素的了解,來評估死亡原因和方式。 有時,法醫病理學家會被傳喚,在涉及可能犯罪的情況下宣誓作證。 法醫病理學是一個在電視節目或高調死亡事件後受到媒體廣泛關注的領域。

雖然法醫病理學家負責確定某人的死因是自然死亡、自殺、意外還是他殺,但有時發現死因更為複雜,需要其他技能。 法醫人類學〔Forensic anthropology〕將體質人類學〔physical anthropology〕和人體骨學〔human osteology〕(骨骼研究)的工具和知識引入死亡調查任務。 法醫人類學家協助醫療和法律專業人員識別人類遺骸。 法醫人類學背後的科學涉及考古發掘〔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的研究。 檢查頭髮; 了解植物、昆蟲和腳印; 能夠確定該人死亡後已經過去了多長時間; 既往病史和毒理學分析; 能夠確定是否有任何死後損傷或骨骼改變; 使用骨骼和牙齒證據識別死者(死亡的人)。

由於法醫人類學家對挖掘技術有廣泛的知識和理解,因此在調查犯罪現場時,特別是在涉及人類骨骼遺骸的回收時,法醫人類學家是現場不可或缺的寶貴團隊成員。 當遺骸被買給法醫人類學家進行檢查時,他們必須先確定遺骸是否確實是人類。 一旦遺骸被確定屬於人類而不是動物,下一步就是估算該人的年齡、性別、種族和身高。 法醫人類學家並不確定死亡原因,而是向法醫病理學家提供信息,法醫病理學家將使用收集到的所有數據對死亡原因做出最終確定。


更新紀錄

2023/12/07 發佈本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喔!

讓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吧!
  • Copied the URL !
  • Copied the URL !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