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來到,持續撰寫文章中~

概要|第1章 心理學概論 1.6《心理學 2e》

本篇文章由夜黎最後一次更新於2023年9月25日

夜黎

本文章內容基於萊斯大學 OpenStax 的 Psychology 2e,由夜黎重新編輯。(根據本書前言中的創用 CC BY 4.0 聲明

原文傳送門:<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 Summary
索引傳送門:《心理學2e》索引頁面

1.1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被定義為對思想和行為的科學研究。 心理學學生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熟悉科學方法,並認識到行為的複雜性。

文章傳送:1.1 什麼是心理學?

1.2 心理學的歷史

在 Wundt 和 James 時代之前,哲學家就已經考慮過關於心智的問題。 然而,Wundt 和 James 都幫助將心理學創建為一門獨特的科學學科。 Wundt 是一位結構主義者〔structuralist〕,這意味著他相信〝我們的認知體驗最好透過將其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來理解。 他認為這最好透過內省〔introspection〕來實現。

William James 是美國第一位心理學家,也是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的支持者。 這種特殊的觀點聚焦於〝心理活動如何作為生物體環境的適應性反應〞。 和 Wundt 一樣,James 也依靠內省。 然而,他的研究方法也納入了更客觀的措施。

Sigmund Freud 認為,理解潛意識心智對於〝理解有意識的行為〞絕對至關重要。 對於他所見過的患有各種歇斯底里症和神經症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Freud 依靠夢分析、口誤和自由聯想作為進入無意識的手段。 幾十年來,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tic theory〕一直是臨床心理學的主導力量。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在歐洲非常有影響力。 格式塔心理學對個人及其經驗進行整體觀察。 隨著納粹在德國上台,Wertheimer、Koffka 和 Köhler 移民到美國。 儘管他們離開了實驗室和研究,但他們確實向美國介紹了格式塔思想。 格式塔心理學的一些原理在感覺和知覺的研究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心理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學派之一是行為主義〔behaviorism〕。 行為主義聚焦於〝透過研究明顯的行為並淡化不可觀察的心理過程〞的重要性,使心理學成為一門客觀的科學。 John Watson 通常被認為是行為主義之父,B. F. Skinner 對我們理解操作性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原理的貢獻也不容小覷。

隨著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理論佔據了心理學的許多方面,有些人開始對心理學對人性的描述感到不滿。 因此,心理學中的人文主義〔humanistic〕運動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人文主義關注所有人向善的潛能。 Maslow 和 Rogers 在塑造人本主義心理學方面都有影響力。

20 世紀 50 年代,心理學的面貌開始改變。 行為科學開始回歸對心理過程的關注根源。 神經科學和電腦科學的出現促進了這一轉變。 最終,認知革命發生了,人們開始意識到〝認知對於真正欣賞和理解行為〞至關重要。

文章傳送:1.2 心理學的歷史

1.3 當代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多元化的學科,由幾個具有獨特視角的主要分支組成。 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涉及行為的生物學基礎的研究。 感覺和知覺〔Sensation and perception〕是指心理學領域,聚焦於研究如何接收來自我們的感覺方式的訊息,以及如何將這些訊息轉化為我們對周圍世界的感知體驗。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關注思想與行為之間存在的關係,發展心理學家研究人一生中所發生的身體和認知變化。 人格心理學〔Personality psychology〕聚焦於個體獨特的行為、想法和情感模式。 工業和組織心理學〔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健康心理學運動和鍛鍊心理學法醫心理學臨床心理學都被認為是心理學的應用領域。 工業和組織心理學家將心理學概念應用於 I-O 環境。 健康心理學家尋找幫助人們過更健康生活的方法,臨床心理學涉及心理障礙和其他有問題的行為模式的診斷和治療。 運動心理學家研究運動、鍛鍊和其他活動中思想、情緒和身體表現之間的相互作用。 法醫心理學家與司法系統合作進行與心理學相關的活動。

文章傳送:1.3 當代心理學

1.4 心理學中的職業

一般來說,心理學的學術生涯需要博士學位。 然而,對於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的人來說,有許多非學術職業選擇。 雖然擁有心理學學士學位的人與心理學相關的職業選擇更為有限,但透過心理學本科教育獲得的技能在各種工作環境中都很有用。

文章傳送:1.4 心理學中的職業


更新紀錄

2023/09/25 發佈本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的話
點讚 後歡迎關注喔!

讓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吧!
  • Copied the URL !
  • Copied the URL !

本文作者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20歲走上自我療癒的道路。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致力於將潛意識行為(心理)、認知行為(社會)、人體力學(生理)等等關聯起來,找出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我覺察進行身心療癒。

評論

去評論